我与冬奥人的友谊

我与冬奥人的友谊

知道郑方是在15年前采访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国家游泳中心董事长康伟跟我提起过他的名字。2003年,他正式加入中建国家游泳中心设计联合体,负责“水立方”的设计工作。他是冬奥场馆“冰丝带”和“冰立方”的设计总负责人,我们在南礼士路的书房聊天。他拿着笔记本电脑,在我的面前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举重若轻地陈述设计理念。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同济大学建筑学院读本科,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读建筑学硕士,最后又攻读博士。也许是多次采访建筑设计师的原因,如此复杂的冬奥建筑设计过程,经他深入浅出的解说,我很快就领悟了。他是1988年山东省高考理科状元,才智非凡,书写了两个奥运7个场馆设计的传奇。北京奥运会建设的“水立方”和北京冬奥会建设的“冰丝带”当之无愧地成为两个奥运的地标性建筑。

他文理兼修、知识渊博,不仅设计上是一个奇才,而且文学功底很好,酷爱跑步,还是马拉松爱好者,无数次在奥林匹克公园跑步时经过“水立方”“冰丝带”、莲花球场,看到这些从自己设计的蓝图变成现实的建筑,内心总是充满自豪。回想起与同事们日夜奋战的岁月,他觉得所有的辛苦与付出都值了。千千万万人来到这些赛场,见证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那是他最期盼的美好瞬间。

他兴奋地告诉我:他和团队发明的国家速滑馆金属单元柔性屋面获评 2021 年度“建筑防水行业科学技术奖——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连续访问了十几个冰场,现场观看了2020—2021赛季全国速度滑冰冠军赛,我深感速度滑冰的魅力,这是速度与激情的展现。激动人心的比赛即将开始,屋顶上的3圈LED体育照明灯开启,曲线飞扬,星汉璀璨,犹如银河高悬空中。我觉得“冰丝带”的穹顶仿佛一枚巨大的钻戒,她的冰面酷似凝固的牛奶溢出乳香。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冰丝带”助力运动员创造出奇迹,13次打破奥运会速度滑冰纪录。

郑方曾经陪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国际滑冰联盟副主席创·埃斯普利及技术官员考察“冰丝带”“冰立方”,也和我写到的外国制冰师马克和汉斯一起工作。我和他有很多共同语言,采访很顺利,创作得心应手。当我把初稿交给他审阅时,有些技术性词汇我们要反复沟通,直到双方都觉得读者会满意为止。就这样,他成了我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的主人公。

我把写他的那段在《十月》杂志发表,他高兴地说:“年轻的时候读这本杂志里的故事,没想到今天我会成为这本杂志的主人公,真没想到。”

书籍出版后,我第一时间寄给了他,很快就收到他发来的微信:“收到,沉甸甸,感谢孙老师记载历史,文字和建筑都会。”“我的同事们从当当买了《中国冬奥》,寄给您签字,再寄回。成吗?您发我一个地址。”

我知道他是认真看书了。2022年1月23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召开《中国冬奥》新书发布会,我邀请他出席,原以为他是大腕儿有可能婉拒,没想到他回答了八个字:“与有荣焉,一定参加。”

我们在王府井书店见面了,他送给我为“冰丝带”特制的书签,我把几张心爱的书签送给了身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开会时郑方和诸位大名鼎鼎的嘉宾一起坐在旁边,而我却被安排坐在“C位”。主持人问郑方:“您是一个著名的设计师,两个奥运都有重量级作品问世,‘冰丝带’和‘水立方’成为中国奥运的地标性建筑,您能谈一下您对北京冬奥会的期盼吗?您怎么会与作者成为好朋友?您的专业很深奥,您觉得作家写得如何?”

郑方侃侃而谈,他的发言透着睿智,他的谦和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近,他给我寄来了自己的新书《设计可持续的未来——从水立方到冰丝带》,在扉页上恭恭敬敬地写着:“感谢记载冬奥故事,请孙晶岩老师指正!”

书做得很漂亮,我不能完全读懂其中的技术内容,但是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真诚和友好。

在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中我写了上百个人物,出版后用顺丰快递给人家寄去,一本书加上邮费将近100元,我寄出去100多本,有的一个地址就要寄出几本。郑方像许多奥运人士一样记住了我的付出。这其中有20多个中外冬奥人士和朋友给我发来了祝福的视频,郑方说得特别真诚,我打心眼儿里感谢这些朋友,我和他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离开哈尔滨时,王晓影校长问我有什么心愿。我说想看一眼松花江、中央大街和哈军工,她知道我每天采访到深夜,来黑龙江十多天了连松花江都没有来得及看一眼。她知道我曾经在军工系统工作过,对军工怀有感情,便利用周末的时间陪我去哈尔滨中央大街、松花江游览,又到哈军工去寻访,哈军工现在的校名叫作哈尔滨工程大学;薛东校长热情地邀请我给该校写的书作序;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育教师孙杨不知道怎样表达谢意,真诚地说:“孙老师,您下次来长春一定通知我,我教您滑雪、滑冰。”

我写到的长春三附小体育教师王希娣看到我总到贫困山区做公益,主动提出要为我讲过课的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捐赠书籍和衣服……现在,我和冬奥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逢年过节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祝福,延庆赛区的建设者还开车拉着几百本《中国冬奥》到我家请我签名。

越有水平的人越谦逊,越有修养的人越懂得感恩。记住了“冰立方”和“冰丝带”就记住了郑方。我知道,他最近到北京交通大学去做教授了,教书育人,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传授给年轻的学子。现在,他赠送给我的书籍和书签就放在我的书房里,看到这些我就想起了这位“双奥”设计师,记住别人的好是一种修养,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