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奥运安保副总指挥探访奥运场馆安全保卫
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奥运安保指挥中心常务副总指挥刘绍武先生陪同我们参观了北京科技大学奥运场馆安全保卫系统,并介绍了北京奥运安保筹备工作。
根据北京奥运会的特点和我们的实战需求,开展并完成了奥运场馆治安、交通、消防管理、大型活动、反恐防暴、要人警卫等52项奥运安保总体性工作计划及500多项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奥运会是国际体育的盛典,奥运场馆是人员聚集地,所以奥运场馆的安全保卫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次筹办奥运会,中国的安保部门将奥运场馆安保技术设施建设与场馆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也就是说在奥运场馆规划阶段,就编制了各场馆安保技术设施设计大纲,并纳入各场馆总招标文件。施工单位对安保监控系统的位置心中有数,在建设奥运场馆的过程中就预留了安保设施的地盘。各类安保监控系统和场馆工程同时建设、验收。场馆建成之日就是各类安保设施投入使用之时。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勺烩,不用再为安保设施重新凿墙挖洞,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国际奥委会安保专家称赞:北京的做法非常明智,非常有远见,是我所见过的做得最好的一次。
中国安保部门还将奥运场馆安保运行设计与场馆工程设计同时进行,安保部门提前对场馆建筑图纸进行审核,特别是对所有场馆的出入口、观众疏散通道、楼梯、看台等重要位置的设计,由安保部门进行计算机动态仿真模拟实验,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安全意见,协调设计建设部门逐一解决,以消除隐患,确保观众安全。
安全保卫是一种职业,只有懂行的业内人士才做得好。所以,奥运会安保部门向所有竞赛场馆派出安保负责人,与体育、观众服务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工作。
在奥运安保科技信息系统设计建设上,我们广泛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全部奥运安保科技信息系统顶层总体设计。这个系统是以中国警方原有的科技信息系统建设成果为基础,依靠我国顶尖科研部门和企业集团的技术优势,吸收了国际大型活动安保技术系统建设经验开展设计和建设的。这个系统保证了各场馆之间与奥运各级指挥系统之间的网络、图像和信息通信联通,实现了各场馆间快捷、畅通的指挥调度。保证现有技术人员和一线安保人员熟练的应用能力,这些已经在测试赛中得到充分检验,并可以在今后其他大型活动中资源共享。
每个场馆按照赛事来安排安保措施。奥运场馆的安保分成ABCD四个等级。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是中小型赛场,所以属于B级。分级安保的好处是能够节省资金,实事求是地安排警力。
整个奥运会期间,45个训练场馆和31个比赛场馆都要进行安保,中国用于场馆的警力不少于8万人。除了警察以外,还雇用了保安,外加安保志愿者。为了增加奥运会的祥和气氛,所有的警察在场馆都着志愿者的服装。每个场馆按照赛事和观众的多少来安排警力。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进来多少观众,有没有参赛国的要人,安保部门可以与奥组委的贵宾接待系统联通随时了解情况。就拿首都体育馆来说,这里进行奥运会排球比赛。5.3万平方米的场馆,周围有3个社区、数百户居民、3家宾馆和162家餐厅。场馆里有物流区、餐饮区和电视转播区,有观众席、媒体席和贵宾席。1180米的封闭线,24小时有专人巡逻。贵宾要人区域如果有要人到场,一定要增派安保。前后院5个出口都要配备X光机,手持探测器,有线、无线通信设备。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迅速疏导观众。
每个奥运场馆都有一个安保指挥所,这个指挥所里有一套科技信息指挥系统。在进入场馆大门时,安检工作就已启动。在大门口,安保部门设置了提示牌,上面明文规定禁止和限制带入场馆的物品。
刘绍武先带领我们参观安检门。进入场馆前要经过一个白色的安检棚,安检棚的两侧有柱状边界报警系统。安检设备动用红外线、激光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场馆周围任何一丝非正常震动都会被灵敏地捕捉到,并转入安保指挥所报警图像监控系统。门口是一机两门一套的安检设备,类似于首都机场的安检仪。这套国产的安检设备性能良好,X光机具有高灵敏探测能力,抗干扰能力强,能发现人身上携带的隐蔽性强的物品。
安检门是美国进口的盖瑞牌产品,探测非常灵敏。即使在鞋子里藏了东西都能够发现。这种一机两门的安检设备一个钟头内可以检测800名观众或400名媒体记者。因为记者带有照相摄像器材,检查起来较慢。
驶入奥运场馆的汽车进门时要经过一道金属路障,这个路障实际上就是国产的高性能车底盘检验设备。这套设备可以发现车底盘上的各类危险品。同时记录下该车的车牌和车型。每当汽车驶入安检地带,有4个工作人员会打开两侧车门、前车盖和后备厢,对其进行检查。检测车辆的安保人员都经过安保专业培训,使用先进仪器能够准确地查出车上是否放置了危险物品。一般情况下检查一辆车不超过两分钟。
走进安保指挥所,我仔细观察了奥运场馆的安保设施,发现监控图像清晰不留盲点,智能化分析,监控手段高超。我从监控图像上看到一个男人“鬼鬼祟祟”地站在场馆旁边的栅栏前探头探脑地向里窥视。我问道:“这是什么人?他是否想非法越界?”
刘绍武开玩笑地说:“别担心,这是我们的人扮演的。”
我如释重负,刘绍武说奥运场馆周围出现任何可疑人员或长时间滞留无人认领的物品,都会自动报警。刚才这个人贴近了栅栏,黑色报警器发出了信号,监控图像就自动切换到那里。
过了片刻,图像上出现了北京科技大学各项安检布阵图。在进入场馆的地点安装了视频探头,指挥所的人员点击探头可以弹出场馆四周的边界。监控系统对地下、出入口、所有楼梯等重要区域都进行了覆盖监控。指挥所会把场馆的全面情况传输到奥运安保国家指挥中心。
奥运场馆分为前院观众区和后院运行区。后院区官员和运动员须凭证进入。监控图像不仅能防止坏人破坏,而且还能把所有进入场馆的人的信息准确地反馈到指挥中心。如果有人遇到了晕倒、生病等突发事件,指挥所的人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贵宾室和运动员休息室有很多按钮,贵宾和运动员发生不适,只要触动按钮,指挥所的人马上就能对其进行援助。如果场馆周围有非法入侵者,视频监视探头就会自动弹出对其进行监控。
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总指挥中心的人也会自动把监控图像切换到奥运场馆的各个角落进行监控。
图像上出现了奥运安保仰山桥总指挥中心的画面。刘绍武问道:“仰山桥听到没有?”
一个穿警服的年轻警官回答:“仰山桥听到。你们那里情况怎么样?”
刘绍武手握话筒说:“这里一切正常。”
年轻警官说:“仰山桥明白。”
原来,北京市奥运会安保指挥中心可以随时调出各奥运场馆的图像以便统一指挥。国际奥委会安保专家、国际安保机构和资深安保人员对这套监控设备评价很高。
奥运车辆是安保的重要一环,也是犯罪分子破坏的重要对象。为了确保奥运安保工作人员和运动员、教练员的安全,2008年,北京市建立了奥运交通管理智能系统。奥组委安保部和奥运安保指挥中心做到奥运会期间对所有与奥运有关的车辆的行车路线都实行全天无缝、智能监控。这些车辆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有监控设施随时定位,没有一个死角。
刘绍武说:“在国际警务联络部成立以前,北京奥运安保工作就已经开始开展国际警务联络工作。我们和203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及代表团建立正式联系,建立安保合作关系,为各国或地区代表团提供安保服务。”
2007年初,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安全保卫指挥中心国际警务联络部就在北京宣告成立。国际警务联络部代表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安全保卫指挥中心就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与各国(地区)警务部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始,每季度举行一次通报会,奥运会期间每天召开一次通报会,对奥运期间安保情况和其他重要情报进行通报,联手打击和预防各种跨国犯罪行为。
站在我身边的一位外国记者问道:“北京奥运会期间,你们主要防范哪些恐怖组织?”
刘绍武说:“奥运会期间,无论是国外恐怖势力还是国内恐怖组织,都是要防控和打击的对象。即使是一般性质的犯罪,只要对奥运安全造成威胁,警方都将严厉打击。现在,北京警方对数万名民警进行了奥运安全培训。”
在以往的28届奥运会期间,一共发生了37件大大小小的不安全事件,各国安保部门在奥运会安保方面各自都有经验教训。我们不能等到事件发生了才去处理,而应该防患于未然。为了了解国际奥运安保情况和动态,奥运安保指挥中心邀请了上百位奥运安保专家对2008年的奥运会安保集体会诊、出谋划策。
奥运安保指挥中心与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联系,派人出国观看大型比赛,对他们在大型比赛中的安保措施进行学习考察,积极了解各参赛国和地区对于奥运期间的安保要求,重点学习借鉴往届奥运会主办国家和城市以及其他大型国际赛事的安保知识和经验,加强奥运会安保情报信息的国际合作,同各国安保机构建立并拓展情报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安保情报信息国际合作机制,为奥运会安全风险因素评估和安保措施的有效实施提供充分、准确、及时的支持。
奥运会的安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举办国的安全因素;二是它所采取的安保措施。我们邀请国际安保专家来华讲课,借鉴往届奥运会安保的经验教训。中国政府对奥运安保高度重视,安全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基础。北京奥运会的安全保卫绝不仅限于奥运场馆,因为我们奥运会的安全保卫工作绝不是从8月8日才开始。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这是一场弥漫着硝烟的战斗,我们任重而道远。
北京冬奥会期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我们的安保和防疫工作做得特别到位。中国是世界上新冠疫情封控最严的国家、在全球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举办一届安全的体育盛会,可以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在闭环内进行,在此期间,东道主每天都要给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新闻记者全员做核酸检测,发放口罩,督促防护、洗手、消杀;在场馆和宾馆里,由机器人传送物品。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机器人自由穿梭,喷洒消毒剂,每个机器人能在一分钟内完成36平方米的消毒;还有咖啡机器人制作咖啡;物流机器人传送食品和包裹;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有机器人备餐并分发食物,这些措施有效地避免了新冠病毒的传播。
落实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援各项部署,制订详细的工作预案,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开展直升机长绳救援、雪道救援、疫情防控等实战演练,确保赛事顺利有序开展。东道主的热情服务、严格管理、循循善诱,向外展示了中国提供的是一种可行的操作模式,更是一种信念和勇气,用友善对待质疑,用科学关爱生命。
我们的安保严格防范,餐饮、场馆服务非常贴心,观众素质很高,为各国运动员的优异成绩热烈鼓掌,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和张家口最好的名片,使得一些原来不了解中国的运动员、教练员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