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访问“鸟巢”工地
2007年春节,人们沉浸在走亲访友的喜悦中。我驱车来到“鸟巢”采访,突如其来刮起的七八级大风使我的汽车剧烈地摇晃。我头戴安全帽走进“鸟巢”工地,见到了国家体育场总工程师李久林,他是国家体育场的主要建设者之一,承担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策划与组织管理工作。李久林把我带进活动板房,桌子上布满一层厚厚的尘土,活动板房像一艘船在风中摇晃,我听着风在凄厉地狞叫。采访完李久林后,我端着照相机冲出板房,把镜头对准工地。天昏地暗,工人们在漫漫黄沙中挥汗如雨。肆虐的狂风使我想起了新疆的大风,我觉得“鸟巢”的建设者在弥漫的风沙中工作非常艰辛。
建设中的“鸟巢”内部
春节期间的“鸟巢”使我终生难忘,这些天,北京的街道畅通得令人难以置信。每扇窗户里都流淌着欢乐,我独自一人驾车来到奥运场馆工地,和建设者在工地过年。国家体育场目前主要进行看台板安装、基座土石方开挖、室内初装修、机电管线的安装工作。大年三十,他们在工地上过年。公司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还设置了长途电话,每人可以免费给家里打长途电话。
国家体育场设计理念新颖,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的就是钢结构施工,仅深化设计图纸就达到13521张,解决钢结构的几何构型问题。2003—2008年,李久林把家安在国家体育场,经常一周都回不了家,他就像牛皮糖一样粘在奥运工地,无私奉献着,连春节都在奥运工地度过,与工人一起吃盒饭、干苦活儿。工地到处都是建筑材料,到处都是工人的汗水和机器的轰鸣。李久林解决了数十项关键施工技术难题,亲眼见证了“鸟巢”工程拔地而起。国家体育场是由钢柱支撑的,柱者,栋梁也。能够承受重担的人,必定具备超凡的实力。
北京冬奥会筹办期间,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李久林又成为国家速滑馆工程总工程师,他既是“双奥总工”,也是千千万万奥运建设者的代表,从“鸟巢”到“冰丝带”,他和奥运建设者见证了中国奥运场馆和城市建设的不凡历程。
2017年底,他受命担任国家速滑馆总工程师。国家速滑馆工程为轻型结构体系,施工要求高,工期只有两年时间,建设过程充满挑战。从打基础桩开始,他就每天在国家速滑馆工地奔忙,在他和建设者们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一座标志性的奥运工程。他不辞辛苦地奋战在一线,为两项奥运工程倾注全部心血,成为当之无愧的“双奥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