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成了“十佳优秀志愿者”
初夏的一个下午,我如约来到杜大卫的公寓。进门前,我看到门口挂着几个颇有中国味道的面具,一个面具的胡子长长地耷拉下来,神态非常滑稽。挂这些面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挂三个面具呢?我满腹狐疑地敲响了门,杜大卫热情地打开门,用英语说:“请进,朋友!”
我走进门厅,只见他穿着一件黑底黄花的短袖唐装,套着一件黑马甲。唐装上黄色的铜钱状的花纹在黑色缎子的衬托下显得既古朴又乍眼。他热情地给我沏茶,动作敏捷而麻利。职业的敏感使我觉得他的精明干练有点像军人,可他怎么会大老远跑到中国一门心思地纠正不规范的英语标识呢?
来到客厅,一股强烈的中国民俗气息袭击着我的眼球。雕工精细的红木家具、深蓝色的蜡染、土黄色的唐三彩、绿色的陶瓷瓶、蓝白相间的青花瓷器、咖啡色的傩面具、红色的中国结、五彩斑斓的风筝、古色古香的木钟、色泽鲜艳的凤翔彩塑、土味儿十足的庆阳香包、浓墨重彩的京剧脸谱……把小小的斗室装扮得五彩缤纷,俨然一个小型的民俗博物馆。这位老外的审美趣味怎么这么中国化呢?
他发现我对这些古董很感兴趣,便兴致勃勃地向我介绍:“这幅国画是在兰州买的,这个瓷瓶是在北京潘家园买的,这个中国结是在庙会上买的……”
他曾去过一次香港,买了4幅中国画。他发现自己对东方文化特别着迷,就要求回到大学继续读越南文化硕士。原福州大学陈校长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亚洲研究系主任,他对杜大卫说:“你要是想研究越南文化、日本文化、韩国文化,首先就要弄懂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亚洲文化的核心,日本、韩国、越南的很多文化是从中国传去的。”
陈主任的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心,他采纳了陈主任的建议,到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东亚文化地理系学习中国文化地理。他的文化地理研究课题是黄河。他特别喜欢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1990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兰州大学担任写作客座教授和大学管理顾问。黄河在兰州的怀抱中穿过,兰州黄河大桥旁有一尊黄河母亲的雕像,充满了母爱的温馨。从见到黄河的第一眼起,他就觉得自己与这条河流有一种前世的约会。
瀚海心迹,寻觅着浑黄的风景;大漠足音,激荡着远古的回声。从黄河源头到黄河入海口的迁徙;从黄河文化到黄河音乐;他竟然着魔般地迷上了黄河,钻研得头头是道。由黄河又爱上了黄皮肤的华夏子孙。
他每个礼拜至少有四五天要到兰州的东方红广场,那里有很多剧团在表演。有京剧、曲剧、上党邦子、眉户和秦腔。他喜欢听中国的京剧,有人问他:“老杜,你听得懂吗?”
他说:“我看懂了,京剧里有戏曲、音乐、服饰、脸谱、生旦净末丑角色和唱腔,每部京剧几乎讲的都是一段历史故事。这是中国最好的艺术形式。”
他更喜欢听秦腔。他觉得秦腔的阳刚之气特别有神韵。慢慢地,他熟悉了中国的京剧和秦腔,深深地被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顺嘴还能唱上两嗓子。
他从小就特别喜欢吃中餐,对洋快餐反而不适应。他觉得中国人很善良,中国文化有非凡的魅力,他和中国人之间关系特别融洽。他尽心尽力地帮助兰州大学的老教授撰写英语论文,指导年轻教师修改英语论文,被甘肃省政府和兰州大学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敦煌离兰州很近,他利用假期到敦煌采风,研究敦煌的历史文化。他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1992年,首届丝绸之路节在甘肃举行。甘肃省政府印了很多介绍丝绸之路的小册子散发给中外来宾。前来参观的杜大卫发现甘肃省博物馆的英文解说词有很多翻译上的错误,就志愿当义务纠错员。甘肃省政府知道后,索性把小册子寄给他,让他纠正小册子里不规范的英文内容。于是,他一边纠正错误一边编辑《甘肃丝绸之路——英汉旅游手册》,这本书对中外游客了解丝绸之路提供了指南。
当时很多中国人想出国访问,可又不会写英文个人简历。杜大卫就撰写了《学者个人简历书写指南》的文章,刊登在《教学与研究》杂志上,有的放矢地指导中国学者。
看到中国人在大班英语课上口语能力差,不敢张嘴说英语。他撰写了《没有多媒体设备,如何教好大班会话课?》的文章。他的文章深入浅出,很对中国人的胃口。为此,他被甘肃省政府授予“优秀外国专家”的称号,这是当地政府首次授予外国教授的奖项。
他酷爱游学,利用暑假来到甘肃拉卜楞寺,在那里待了一个月,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后来,他的妻子舍仁遇到了一个信奉小乘佛教的斯里兰卡高僧,这位高僧是伦敦大学的宗教学博士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宗教学硕士,在洛杉矶开办佛学院。高僧让杜大卫到斯里兰卡佛学院学习教育管理学,他欣然前往斯里兰卡,学成归来后义务帮助高僧管理洛杉矶佛学院。
2001年,高僧圆寂。妻子舍仁希望他和自己一道在洛杉矶安度晚年,可他却鬼使神差地来到了中国。恰逢在兰州大学任地质系主任的老朋友顾大哥退休后定居北京,他给杜大卫出主意:“老杜,你别待在兰州了,要想真正弄懂中国文化,你必须在首都北京工作上一段时间。”
杜大卫耸了耸肩膀两手一摊说:“我是想到北京工作,可我不知道该到哪里应聘。”
顾大哥说:“这好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我有熟人,你干脆到二外教书吧。”
在顾大哥的热心相助下,他来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英语和分析思维课。他的儿子威廉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陶瓷艺术专业的讲师,儿媳妇是陶瓷艺术家,小两口生了个可爱的儿子。这对喜欢陶瓷的男女给自己爱的结晶起名为ARGIL,在意大利语里是“陶土” 的意思。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在英语里,瓷和中国是一个词汇。威廉想来中国看望父亲,顺便到陶瓷之乡请教陶瓷专家。杜大卫在家门口挂的老中幼三个面具代表着杜大卫和他的儿子、孙子。那个长胡子老头就是杜大卫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