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我与四国制冰师在延庆赛区
2021年的春节狂风怒号,寒气逼人,我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度过,看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建设者在加班工作,运动员在积极备战,8位制冰师远离亲人,为了北京冬奥会顽强拼搏。大年初五是“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赛,他们一刻也不能停,与运动员一起并肩作战。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却因为奥运而相聚,携手奉献,迎接北京冬奥会的到来。
2021年春节,在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我见到了8个外国制冰师,分别来自拉脱维亚、俄罗斯、法国和加拿大,每个国家有两个人。他们很年轻,充满朝气,当我给他们拍照时,一个制冰师把腿跷起来抱着另一个制冰师,做出滑稽的动作,显得活泼俏皮。在这群制冰师中,有一对来自拉脱维亚的兄弟,哥哥叫马丁斯·绍赛斯,弟弟叫奥斯卡斯·绍赛斯。哥儿俩长得很像,但是哥哥的身高比弟弟高一头。马丁斯是一个美男子,一双锐利的眼睛显得机敏睿智,鼻梁高挺,嘴唇很薄,络腮胡子,栗色的头发在后脑勺上扎成一个发髻,用棒球帽套住,比实际年龄显得老成。
马丁斯高中毕业后考取大学,学经济专业。东北欧国家气候寒冷,冬季运动普及,他酷爱冰雪运动,大学期间曾到冰场勤工俭学。他特别喜欢雪车,觉得那是战车,滑行起来时速130多公里,呜呜的叫声震耳欲聋,很刺激,于是就在雪车赛道跟着师傅学习制冰。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他很快就上手了,每天制冰、刮冰、修冰,从20岁开始一干就是12年。由于他制冰技术好,被邀请到拉脱维亚、加拿大、俄罗斯、奥地利、韩国制冰,名气也随之越来越大。制冰的一技之长使他有机会去了世界很多国家,亚洲、欧洲、北美他都去过,眼界也变得开阔了。
中国成功申办冬奥会后,冰雪运动蒸蒸日上,有关方面向马丁斯抛出了橄榄枝。2019年8月23日,他应邀来到中国陕西,觉得天气好热啊!他喜欢西安的文化底蕴,多么古老的城市,十几个朝代在那里建都,有大雁塔、小雁塔、钟楼、碑林、半坡遗址、兵马俑、华清池、骊山、大唐芙蓉园。中国不仅风景美,而且饮食香、人友好,他在西安的冰场制冰,在炎热的夏天给古城的人们带来清凉的欢乐。
2020年1月,他应邀来到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雪车雪橇场馆,精心制冰,一直干了3个多月。4月雪季结束,他回国休假,见到了父亲和母亲,滔滔不绝地向他们讲述在中国的经历。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国内首个雪车雪橇场馆,各项工程于2020年全面完工,并通过国际雪橇联合会、国际雪车联合会专家的认证,已经具备办赛条件。这里设有雪车、钢架雪车、雪橇三大竞赛项目,将产生10块冬奥会金牌。
雪车雪橇赛道建好了,运动员到位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后就需要优秀的制冰师来维护赛道。中国邀请了世界顶尖级的制冰师,有俄罗斯索契冬奥会雪车雪橇竞赛部长卡萨特金·尼古拉、制冰师格奥尔基·弗洛塔尔金,法国制冰师罗曼·扬·查马耶、阿诺德·阿尔宾·法比安·杰卢安,加拿大制冰师马克斯韦尔·托马斯·安德森·麦克阿瑟、托马斯·詹姆斯·林福德,拉脱维亚制冰师马丁斯·绍赛斯、奥斯卡斯·绍赛斯等人。
2020年8月,马丁斯和弟弟奥斯卡斯再次来到北京延庆小海陀山,马丁斯觉得延庆赛区的雪车雪橇赛道是世界上最大的赛道,技术含量很高,制冰对自己也是挑战。有人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马丁斯却不这样想,他觉得技术无国界,既然中国盛情邀请我,我就要在这里挑大梁,对得起东道主的信任。他的手很巧,带领中外制冰师一起制冰。修冰刀在他的手中仿佛一把魔刀,所到之处冰变得格外平整。他从冰面结霜厚度、冰面洒水气阀调整、大型进口设备的使用、修冰刀等方面,通过实地操作手把手毫无保留地对徒弟进行传帮带。
马丁斯对赛道了如指掌,力求不断造出理想的冰型,冰制得好,滑行者才能节约时间。
我问道:“马丁斯先生,360度回旋弯难修吗?”
他眨眨眼睛,一本正经地告诉我:“360度弯不是最难的,我担心的是第14弯至第15弯,是赛道的最低点,有4段上坡路,经常有人在这里翻车,只有制冰理想、修冰平整才能保证运动员的安全。”
雪车和钢架雪车有刹车,而雪橇是没有刹车的,结束区赛道就需要用上坡控制速度,运动员滑行一轮,雪车雪橇的冰刀会在冰面上造成划痕,制冰师必须用修冰刀及时修冰。欧洲人双休日是必须休息的,圣诞节更是隆重的节日,拉脱维亚人的新年、情人节、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劳动节、母亲节、圣灵降临节、仲夏节、父亲节、万圣节等都是法定的节日,他多么期待阖家团聚啊。可是为了保证北京冬奥会备战,从2020年8月至今,马丁斯一直奋战在延庆赛区,圣诞节、元旦新年和中国的春节,他都坚守在工作岗位,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没有与家人团聚。
作者采访拉脱维亚制冰师马丁斯·绍塞斯
2021年2月16日是中国的大年初五,俗称“破五”,也是中国老百姓吃饺子、迎财神的日子,“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2020—2021赛季全国雪橇邀请赛在延庆赛区举行,这是北京冬奥会的热身赛、模拟赛。我看到马丁斯和他的团队正在一丝不苟地工作,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仍然奋战在一线,与运动员并肩作战。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拥有不同的技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却因为奥运这个相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
在拉脱维亚,拉脱维亚语是官方语言,通用俄语。拉脱维亚语属于斯拉夫语系。马丁斯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只要一谈起雪车雪橇赛道,他的眼睛就直放光。他告诉我:“奥林匹克是一个大家庭,奥林匹克的意义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我爱制冰,我要竭尽全力帮助中国制造最好的冰面,让运动员在延庆赛区创造好成绩!”
雪车雪橇赛道是一个开放空间,冬天冻冰后可以训练,春夏秋季冰化了就不能训练。为了抓紧备战,建设者在赛道旁建设了一个冰屋,冰屋是全封闭的,像冰箱一样冷,一年365天,运动员都可以在这里训练出发。墙上挂着这样的标语:“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
运动员训练十分艰苦,雪车雪橇又是高危运动,由于速度太快,训练时摔倒撞伤的事情时有发生,温哥华冬奥会期间就有一位格鲁吉亚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车速太快不幸撞击身亡。雪车雪橇运动不是中国队的强项,但是运动员熟悉场地非常重要,每条雪车雪橇赛道的设计都是不同的,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按照德国国王湖雪车雪橇赛道的图纸建造的。在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训练中,有的运动员在训练中撞骨折了,有的身上撞破了,缝了几十针仍然不下火线。你天天在这里训练,自然熟悉赛道,看到雪车雪橇运动员春节不休息在训练,所有的节假日、双休日都在坚守,把别人喝咖啡、打麻将的时间都用来训练,我想他们一定能出成绩,所以我预测我国的雪车雪橇项目一定会夺得奖牌。果然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国选手闫文港获得铜牌,创造了历史。
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中国人应该有文化自信,以博大的胸怀去拥抱这个世界,要主动与世界对话,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