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湖的来历

康熙湖的来历

相传康熙访问宁夏北部重镇平虏时,来到了南门桥头,只见城门紧闭。有几个孩儿正在城外玩耍,康熙下马问道:“这可是平虏城?”一个男孩答道:“就是。”

康熙又问道:“孩儿姓啥,何名?”

孩儿答道:“姓阎,名老大。”

“嗬呦,一丁点儿人,还称老大。”

孩儿说:“不信问我奶奶去,我给财主放了几年马,好马劣马,我都能看个八成。”康熙从心里喜爱上了这个阎老大,便问:“家住何方?”孩儿把手指向城西,说:“过唐徕渠不远有个湖,湖边那个村庄就是我的家。”康熙说:“你给我带路,到你家走走。”阎老大看着此人很有礼貌,又牵一匹大青马,从心眼里也喜爱上了康熙,说:“好,好。”孩儿高兴地拉着马缰绳说这问那,直奔村里。

阎老大家离城二里半路,出了西门,过了朱家园子,跨过唐徕渠不远就是一个椭圆形的大水湖。湖水清亮如镜,湖西边林阴蔽空,秋菊满园,果实累累,正是张家园子。只见南面白杨钻天,块块沃土,生长着茂盛的秧禾,而马家村庄湖北面阎家庄外便是一片碱湖。

这一老一少,边走边说,几袋烟的工夫就来到一片白茫茫的湖边,只见一个五十开外、胡子满腮的老汉,领着一男一女俩娃娃在月光下,手拿小独头扫帚正在扫硝。康熙问阎老大:“扫这个干什么用?”阎老大说:“唉!吃饭喝汤总得有个咸味。我们这儿只能眼看着青盐满市,哪来的钱买?不得不扫点硝当盐罢了。”康熙默默沉思片刻,自言自语道:“原来如此,这么好的地方,土质肥沃,百姓勤劳,竟被那些财主一手遮天,独吞去了,这哪成世道!”

阎寡妇是阎老大的奶奶,早年丈夫虽勤苦耕耘,但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丈夫因为到地主的田里捡了撒下的糜谷,却被财主马阎王诬为小偷。马阎王心毒手辣,一顿棍棒打得他七窍流血,含冤而去。儿子为给爹爹报仇,闯进马家大院,动刀动棒,寡不敌众,也被马阎王的手下打死。二位亲人惨遭毒害,媳妇倍思亲人,无奈,她投湖自尽了,剩下一老一少祖孙二人,苦命相依,哀伤度日。

此时,阎寡妇正盼孙儿回来,忽听门外人声马蹄响,阎寡妇正要看个究竟,阎老大领着不速之客闯进门来。

阎寡妇娘家哥哥杨栓柱,后晌来看望寡妇妹妹,捎来一升小米两碗面,正在炕头歇缓,见一客官进得屋来,急忙下地,上下打量一番。先是康熙作揖:“大嫂、大哥,这里有礼!”杨栓柱拱手回答:“谢礼。”还是娃娃嘴快,忙给奶奶道明:“奶奶,这一客官远道而来,对俺可好啦。”杨栓柱接着说:“客官启程哪里,要去何方?”康熙看这家贫善,也就不必掩饰,直截了当地说:“下官乃京都之士,赴宁有公干,听说平罗富饶,想来走走,现在天色已晚,城门紧闭,就麻烦大嫂大哥了。”杨栓柱若有所思地说:“前些日子,人们纷纷议论,来了一位大贵人——康熙皇帝,访贫问苦,万民称快,看样子你是……”门外马嘶叫,打断了说话。此时,康熙才感到肚子饥饿。阎老大听见马叫,于是大喊:“龙马,龙马!”阎寡妇心里也明白了八九,心里嘀咕:“我说今儿个好像不同往常,往常天一黑,鸟儿歇架,今儿为什么喜鹊叫喳喳,原来是皇帝来到我家?”想到此,正要开口,康熙抢先说:“大嫂,吾辈还未用膳。”阎寡妇随即让过座,拿柴烧锅,忙个不停,不大一会儿,菜已做好,即刻摆桌拿筷,请贵客坐到上席。一碗酸苦苦菜,两碗面叶子米调和,面里调着豆腐片,红根绿菠菜。真乃“青枝白玉板,红嘴绿鹦哥”,桌上摆得热气腾腾的。

杨栓柱从腰里掏出半瓶烧白干,倒了两杯酒说:“客官,喝!”杨栓柱一饮而尽,饮罢哈哈大笑道:“客官不要见外,随便喝些。”康熙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喝罢酒端起碗来吃饭,边吃边品尝菜的味道。阎寡妇说:“客官,寒家便饭,不要在意。”康熙说:“哪里,哪里!”

次日康熙回到宁夏府,即令把自己的大青马赐给阎老大,又令地方官吏把平罗城西那个碧波绿水湖赐给四村八乡,湖由阎寡妇掌管,又封杨栓柱为宁夏盐官,来往于山前山后,宁夏的百姓吃盐再也不为难了。后来确知来阎寡妇家的客官正是当朝皇帝——康熙。从此,阎寡妇门前的大湖起名为康熙湖。

讲  述:袁尚仁

采录整理:袁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