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头

浪子回头

平罗县郝家洼有两片树林子,两片树林子影连影,埂连埂。但奇怪的是,一片古树参天,都是栋梁之材,另一片却有树无材,有根无身,一丛丛的,净是些毛梢胡。这是咋回事?原来这里面还有名堂哩。

相传,很早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山坳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其中有一户姓郝。郝家只有老两口,一辈子为人诚恳善良,只是眼看着五十出头了,却连个孩子也没有,夫妻俩常常唉声叹气。为求得一男半女,两口子一次又一次地诚心祷告。又过了两年,老婆忽然有了身孕,十月怀胎,喜得贵子。老两口如获至宝,异常欢喜。过满月的时候,把多年积攒的几个钱全拿了出来,备办了几桌酒席,请来了乡邻好友,并当众给孩子起名“来宝”。

来宝从小就很聪明,也很活泼。他刚会挪步的时候,郝老头夫妇就常逗他打爹爹、骂妈妈的玩耍,孩子要啥,他们就给啥,百依百顺的。日子长了,来宝越纵越娇,年龄增长了胆子越来越大,家里外头地乱打乱闹,乱拿东西。上门告状的人多起来了,老两口和邻居的关系也渐渐疏远。尽管这样,只要调皮捣蛋的儿子在眼前,叫一声“爹、妈”,他二人也还是觉得快活。

来宝长大了,恶习也养成了,吃喝嫖赌样样都干,偷家里的,抢别人的,偷上、抢上东西就拿到集上换钱花。远亲近邻常在背地里骂:“不知他家前辈子干了啥亏人的事,养了这么个活显爷。”

到了这阵子,郝老头夫妇可有些后悔了。儿子整天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一回家就要钱,一听没钱就扬拳头、瞪眼睛,到处搜翻东西。老两口想管不敢管,又管不了,恨只恨自己往日惜子心切,对来宝过于娇纵。

有一天,来宝偷宰了邻居的两只羊,和几个二流子在家里一起酗酒作乐,被失主知道后登门大骂。郝老头气不过,也跟着狠狠训了儿子几句,又掀了儿子的酒席桌子。这夜,来宝很不高兴,躺在炕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他长了这么大,从来没受过爹爹的骂,又可惜一顿好席被搅散,还让他在朋友面前丢了脸。来宝越想越生气,一时性起,抓了把菜刀就摸进里屋……

来宝自知天理难容,便撇下母亲自己出去闯荡。他把家里的值钱东西捞了个光,连夜溜出村子,往外县走去。他紧走慢跑,刚走出二三十里,进入一个小山沟,就碰上了两个歹人,手持着凶器,将他的衣物、盘缠抢了个精光。真是贼手遇了个贼脚,这一下,来宝是钱财都空了。来宝不敢在此地停留,继续往前赶路。连走三天,他是人乏腿肿,饥饿难耐呀!从小娇生惯养的来宝哪里受过这样的罪,他也是第一次感到遭窃的痛苦。当又走到一座大山脚下时,来宝实在走不动了,放声大哭起来,哭声传了很远,惊动了住在山上的一位老人,老人搭救了他。来宝本来是无家可归,现在,他又越来越担心着吃官司。于是,来宝干脆留了下来,跟着老人学艺务农。在老人的熏陶教育下,来宝渐渐改了邪心。后来,老人又为他成了家,娶来的媳妇十分贤惠、漂亮,没两年,就把来宝调教得像个样子了。又过了两年,老人去世了,为了祭奠老人,来宝在坟前一左一右撒下了两把种子,一场春雨过后,嫩生生的小苗就出土了。

有一天,来宝两口子正在家里吃饭,突然门外传来讨吃的声音。来宝打开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出现在眼前,来宝定睛一看,惊讶地倒退了几步,这不是我爹吗?莫不是我活见了鬼了?那老汉耳聋眼花,哪里还认得出自己的孩子,为讨口饭吃,就向来宝诉起了苦。原来那天老汉教训了儿子几句,晚上心里实在堵得慌,他把被子一掀,给老伴说也没说,就到兄弟家串门去了,所以逃过一劫。

来宝杀父外逃,可把老两口的心伤透了。老婆子从此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老汉大病一场,渐渐地眼花耳聋,眼看到了晚年,无人赡养,只好挨门乞讨。来宝听罢老汉的叙述,失声痛哭,媳妇出来询问原因,来宝说:“我看这位老人实在可怜,有心留在家里养老送终,又怕你不同意,因此心里为难。”媳妇说:“我一向对你百依百顺,只要你愿意抚老,我还有什么可说的。”来宝征得媳妇同意,赶紧把郝老头扶进屋里,郝老头自然是感激不尽,来宝两口子待郝老头十分尊重,生活上也十分关心。郝老头常常被感动得流泪,他再三要求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来宝两口子的负担。来宝就把山里老人坟前的两片松林交给了他,并叮嘱他只养育一片,另一片任其自长去吧。

转眼过去了几年,两片松林都长起来了,一片枝挺叶茂,一片残枝败叶。一天,来宝摆下酒宴,把郝老头请在上席坐下。席间,来宝提出要郝老头开始抚育那片灌木丛生的松林,郝老头十分作难地说:“掌柜的呀,树木从小不修饰,放任自流,现已成型定性,再抚育也是枉然了呀。”郝老头话音刚落。来宝扑通跪倒在地:“爹爹呀!请你饶恕我吧!”郝老头这才恍然大悟,他流着老泪,扶起跪着的儿子。

后来,这两片松林,便成了人们教育后代的教材,家家户户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着关于它们的故事。

讲  述:吴淑琴

采录整理:杜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