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赐鱼尾

康熙赐鱼尾

民间相传清朝的时候,康熙皇帝为了考察民情,曾经微服私访宁夏。

有一天,康熙皇帝骑着毛驴来到了平罗城,正是初夏时节,天也渐渐热了起来,康熙人困驴乏,便找了一家小饭馆,想吃顿饭,顺便探听点地方上的事情。进了饭馆,只见几位老人边喝茶边谝闲传。一位老人说:“今年月亮又掉到井里头了,唐渠梢梢那坨坨子,麦子还没淌上头水,旱歪了。”另一位毛胡子老人接过话头说:“每年还不是一样,多会子能淌个好水,又跌下年馑了。”康熙听懂了大概意思,没心思吃饭,转身出了饭馆门,骑上毛驴顺着唐徕渠向下梢子赶路。

到了威镇堡梢闸,只见唐徕渠里水早干了,两岸的麦苗黄了梢梢子,都眼看旱死了,乡村景象十分败落。走到涂家渠时,康熙看到渠坝上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啥时候来水呢?天爷爷也不下雨了。”康熙闻听,心里很不好受,赶紧跳下驴背打招呼:“老人家,大热天你坐在渠坝上干啥?”这位老大娘正是涂家庄的涂奶奶,今年六十多岁了。涂奶奶一听康熙说的外地话,便直言相告,她说:“我等水都等了半个月,天天坐在这里就是等不来,麦子都快旱死了,让人咋活哩!你是外地人,跑到这个穷窝窝子干啥?”康熙答道:“我出远门来找朋友,走错了路,请老人家回去给我做一顿饭吃。”说着康熙拿出一两银子递给了涂奶奶,涂奶奶推搡着说:“家里穷,也没啥好吃的,给你做点家常饭,不收钱。”康熙一看涂奶奶厚道,硬是把一两银子塞给涂奶奶。涂奶奶领着康熙回到家里,做了一碗菠菜熬豆腐让他吃,康熙觉得香美合口,就问涂奶奶:“这饭菜叫啥名字?”涂奶奶开了玩笑说:“叫‘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据说康熙回宫后让御膳房做这样的饭菜,厨师们费尽了心思愣是做不出来,还不敢细问康熙皇帝。为此康熙大怒,许多御厨挨了不少骂,个个战战兢兢。

且说康熙见涂奶奶家境贫寒,便细问道:“老人家,听人们都说天下黄河富宁夏,年种年收水浇田,你们这坨坨说是水浇田,淌水咋还困难呢?”涂奶奶说:“话是这么说,可我们这坨坨说是水浇田,就是淌不上及时水,麦子在立夏后就要淌头水,但过了小满还不见水,往年好不容易盼来了水,只能淌一两天,庄稼没淌完,渠水就干了,收成咋能好呀!”康熙又问道:“麦子淌不上水,你们为啥不找官府告状?”涂奶奶说:“告了多少年,官官相护,就是没人管。”康熙长叹一声说:“听你说的都是实情,没想到渠梢子淌水这么难,我替你们想个法子,当今皇上是我的结拜大哥,宁夏知府是我的同乡,我找老乡商量商量,每年三轮水渠梢百姓能按时灌上水,就在梢结文书上由梢民盖上印押,逐级报宁夏府转奏朝廷,这个印押就是灌足水的凭证,我打算做一块玉石鱼印,分为三截,鱼尾留给你老人家盖印押,子子孙孙传下去,鱼腰留到宁夏知府手里,作为查验对证,鱼头我带回京城交给皇上大哥。这三截印押每年要对三次,如果按时灌不上水你就不要盖印押,朝廷自有国法,商量好了宁夏府会给你送来鱼尾。”

过了几天,果然宁夏府来差官,到威镇堡寻找涂奶奶,说是奉皇上旨意,让送来鱼尾玉印。涂奶奶这才知道,那天在她家吃饭的客人正是康熙皇帝。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唐徕渠梢的各村堡和县城,百姓感激不尽。从此,唐徕渠每年三轮水取梢结文书的规矩留了下来,不知什么年代鱼尾玉印失传了,但渠梢百姓在梢结文书上签名盖章的制度却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讲  述:孙守林

采录整理:原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