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与红嘴鸦
沙湖,以她浩瀚漪澜,美丽迷人而闻名于世。这里芦苇丛丛,繁花争艳,百鸟啁啾,稻菽飘香。别的暂且不提,单说这里的鸟类,去过沙湖的人都知道,这里善解人意的鸟儿就有一百多种,数十万只。可就是单单没有大江南北随处可以落足的乌鸦,更没有什么红嘴鸦。大家知道,乌鸦从头到脚都是通体全黑,可红嘴鸦的嘴爪都是红的,想要见到它,只能在黄河东岸的古兵沟墓地才可以看到。这是为什么呢?在这里给你细细道来。
北宋乾兴年间,处于中原北疆外的辽国对于富庶的大宋垂涎已久,屡屡进犯大宋北疆边界,妄图鲸吞宋朝的大好河山。在宋军杨家将的顽强抗击下,辽兵的多次进犯都败在杨家将手下。宋真宗赵恒驾崩后,仁宗赵祯继位。辽圣宗耶律隆绪认为:应当是改变进攻策略的时候了。多年交兵以来,宋朝已把精兵强将压在了宋辽边界,如果再次直接进攻中原,必定还是很难取胜。于是,辽即刻发兵五十万人马西征,逆黄河而上,一路向西夏杀来。西夏守北大军不敌辽兵威猛之势,节节向南败退。辽兵攻下河套北部平原。西夏西平王德明立马向宋朝修书请求救兵。
次日早朝,仁宗忧心忡忡地叹道:“唉!众爱卿,辽已经攻进了西夏。西夏不敌,向我大宋求援,我大宋虽还有五十多万大兵留守中原,可是这都是些无用之辈,打起仗来都是些软蛋,只能凑个数而已。倘若不去救援西夏,西夏必定不敌辽……”仁宗把心事向众位大臣述说了一遍。奸臣兵部尚书狄青平日在仁宗面前大进谗言,谋害忠良,对皇亲国戚卑躬屈膝大肆贿赂,溜须拍马,深得仁宗宠爱。狄青这样做,为的是便于自己贪赃枉法。他最惧怕的是杨家将满门忠良,恐其功高盖己。多次设计陷害杨家不成,反遭满朝文武的痛斥。杨家也多次在朝廷揭露过他的种种劣迹,所以与杨家结仇较深。这时老贼狄青听得皇上一席话,觉得铲除杨家将的时机又来了。他不失时机地向仁宗奏道:“请皇上勿忧,这事不难。辽国屡犯我边疆,皆被我大宋击败。此皆仰仗吾皇天子隆恩浩荡,洪福齐天啊。就辽进攻西夏扰我西疆一事,微臣以为,我大宋北疆已趋安稳,辽既犯西夏,必无能力再犯我北部边界。北疆守军杨家将近日无所事事,正愁无用武之地呢。辽国最怕的就是杨家将,不如将我驻北三十万杨家大军,抽出十万人马增援西夏,会同西夏共同将辽兵围歼于西夏,既安抚了西夏,又平定了西域辽患。辽国元气大伤,再无扰我大宋之能力。不知陛下意下如何?”仁宗觉得也再无更佳良策,也只好按狄青所奏行事了。听了狄青的上奏,众位大臣皆为不满。辽出兵征西夏的意图非常明显,而留守中原五十多万守军的兵权掌握在老贼狄青手中。以前边关告急,这些兵力奉旨配合杨家将抗击辽兵,却不战而退。扔下杨家将孤军作战,实为老贼狄青在背后指使,其险恶用意是想借辽兵之手置杨家将于死地而后快,消灭杨家大军,清除拦在面前的障碍,他好独揽朝廷军事大权。寇准等大臣心里愤愤不平,刚要准备上奏驳斥老贼有兵不用,谋害忠良的险恶用心。不料仁宗发话:“准奏,就依狄爱卿之意。传旨,命守北大将军杨宗保火速抽调十万人马去增援西夏。”众臣皆愕然。
相传杨家将接到皇上命令征西援助西夏的御旨,左右为难,若不出兵,势必会影响大宋西关的安危,且会落下“抗旨不遵”的罪名,若要抽出十万兵力增援西夏,辽兵就会乘虚而攻击我大宋。况且十万宋军加上西夏现有三十万兵力,怎能抵御五十万辽兵。君命如山不可违。经过商议,杨文广主动请缨西征。父亲杨宗保决定:由文广带领十万精锐兵力急速西征援助西夏。穆桂英担心儿子的安危,念及文广对西边情况不熟决定一同前往。宗保给朝廷修书一封,向仁宗道明因兵力不足所处的险境,请求朝廷增加守北和西征的兵力。在这里我们按下宗保飞报朝廷请求增兵的文书被奸贼狄青截获藏匿不报,和宗保又一次顽强抗击辽兵入侵不表。单说穆桂英杨文广母子西征一事。
穆桂英、杨文广带领十万大军日夜兼程,不一日,十万大军抵达西夏府灵州城。西平府西平王德明携子元昊特意赶到前来迎接,自是杀牛宰羊炸油香,盛情迎接杨家十万大军。
穆桂英、杨文广母子与德明、元昊父子急速商议抵御辽兵方案,决议不再等待朝廷援兵,立刻制订行动方案。
按照预定方案,穆桂英、杨文广带领宋军沿黄河北上至兵沟。德明、元昊父子就近西渡黄河,沿贺兰山北上。
行动各方到达指定地点。三日后,太阳刚刚升起,杨家将和西夏军兵,共计三十万人马,鸣响三声号炮,向盘踞在西大滩的辽兵从东、南两面发起进攻。
德明、元昊父子从龟德沟、打硙口韭菜沟听到西大滩传来三声炮响,火速出击,劫了辽军的粮草,直奔西大滩战场而来。
交战伊始,辽军将领没把正面这两路兵马放在眼里,交战不到两个时辰,忽听看守粮草的兵丁来报,粮草均被西夏军兵一劫而光。此时只见从龟德沟、打硙口两个方向黑压压杀来两队人马,辽军顿时乱了阵脚,一场混乱,你来我往,只杀得天昏地暗,尘土飞扬,十步之遥看不清人影。辽军死伤过半,不敢恋战,鸣金收兵,人马后撤三十里。
辽兵没了粮草,交战一天人困马乏,正在忧愁吃喝问题,一群乌鸦飞来,落在了军前,一声声叫喊着:“饿啊!饿啊!”试图在这里找些人们抛撒的食物残渣。辽军正在饥饿难耐,看见这些乌鸦送上门来,顿生恶念,士兵拈弓搭箭,一顿乱射,乌鸦死伤大半。辽军一个个一阵狞笑……
没被射死的乌鸦逃到了宋军的营前。不停地哀叫着:“饿啊!饿啊!”。
宋军兵看着可怜巴巴的乌鸦,听着它们悲凉的叫声动了恻隐之心,纷纷将自己的干粮拿出投喂给乌鸦。乌鸦的叫声欢快起来,又引来无数乌鸦在宋军营前乞食。
次日,天蒙蒙亮时,辽军不甘心失败,妄图乘着拂晓前的夜色,偷偷地大举向宋军营发起进攻,要一举消灭宋朝大军。
天空中,几只乌鸦不停地拼命叫着:“看啊!看啊!”待哨兵发现情况不妙时,辽军已攻到大营近前,宋朝军队匆匆迎战。没有准备,作战十分被动,损失惨重。四位将领紧急商议,准备急速撤退,避开辽兵的锐势。
就在此时,自西边山里,黑压压飘来大片大片的“黑云”。待“黑云”飘近,将士们才看清,原来是一群群乌鸦飞来。只见一只只乌鸦圆睁着愤怒的眼睛,像箭一般向辽兵冲去,它们嘴爪并用,将辽兵一顿嘴啄爪挠,辽军官兵有的眼睛被抓瞎,有的脑袋被啄裂,死的死、伤的伤。辽军官兵被这奇异的现象吓得魂不附体,觉得这是不祥之兆,立即鸣金收兵,落荒而逃。
穆桂英、杨文广下令将士即行追杀,一路杀来,将辽兵逐出西夏百里之外。宋朝军队得胜还朝,沿贺兰山返回,行至昔日战场西大滩已近中午,烈日当头。将士们带的水早已喝光,连日的作战行军,此时已筋疲力尽。有的口渴难当渐入昏迷。嘴上爪上沾满红红血迹的乌鸦也趴在将士们身边有气无力地叫着:“渴啊!渴啊!”
穆桂英望着方圆几百里被兵马踏陷的战场,望着战场南端战斗尘埃落定形成的座座沙丘,却看不到一滴水,她长叹一声:“天啊!赐我一些水救救这些生灵吧!”说着,把手里的银枪往地上一顿,枪杆插入了地下。突然,一股清泉从枪扎的洞眼里汩汩涌出,泉眼在不停地扩大,不一会儿,兵马塌陷的战场成了一片巨大的湖泊。将士们在湖里痛饮一番,畅游沐浴。湖中,一簇簇芦苇款款生起,朵朵鲜花争奇斗艳,鱼儿在水中游弋,鸟儿在欢快地歌唱。红嘴鸦也欢快地在水边蹦蹦跳跳地嬉闹着,轻轻地用翅膀拍打着水花,水花飞溅在将士们身上,引起阵阵欢笑。红嘴鸦开心地叫道:“好啊!好啊!”这里就是今天的沙湖。这里的乌鸦从此就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红嘴鸦了。
穆桂英同杨文广向朝廷起草了捷报一封,命亲兵速报朝廷,送至京城,被老贼狄青截获,对于借辽兵之手灭杨家将的计划落空,老贼恨得咬牙切齿。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决不能让杨家将领了头功。
早朝时,奸贼狄青向仁宗假传战报,大进谗言,污蔑杨家将抗辽不力、辽兵已向大宋发兵等等。仁宗对宠臣所言深信不疑,对杨家将大为不满。狄青这时不失时机地向仁宗请战抗辽收复失地。仁宗准奏。狄青带领心腹一干人马,对战事、国情不闻不问,明里以大宋抗辽有功,向西夏索要贡银。暗地里将强迫西夏向大宋缴纳的十万贡银和大批财物据为己有。随后向朝廷报上捷报一封,称自己一到西夏就将辽兵击败,将抗辽大功窃为己有。
一日,手下提议,请狄青到风景怡人秀美的沙湖去游玩,老贼欣然前往。在沙湖,狄青一见沙湖美丽妖娆的景色,心情大悦,不禁叹道:“想不到西夏也有如此人间胜景。”老贼决定在沙湖大兴土木,建造庄园,以供自己今后借故抗辽来此休闲。在沙湖,他们日日钓鱼捕虾、射鸟练箭,不亦乐乎。唯独见到红嘴鸦他心里时时不快,认为那是一种不祥之鸟,且对红嘴鸦帮助杨家将抗辽一事怀恨在心。不顾红嘴鸦有功于天下,常常命令手下练箭射杀它们,竭尽全力将它们赶出沙湖。
红嘴鸦一怒之下倾巢出动,将老贼的庄园掀为废墟,若不是杨家将出来劝阻,恐怕老贼也和辽兵一样在红嘴鸦的嘴下丧命。
杨家将收兵退守中原。狄青派兵沙湖剿杀红嘴鸦。红嘴鸦含恨东迁,飞过黄河,世世代代厮守在兵沟两岸,守护着长眠于九泉之下的英烈。
这就是红嘴鸦为什么出自沙湖,唯独守于兵沟的来历。它们有时候会回到贺兰山和沙湖回访故乡,幸运的人,有时会在贺兰山和沙湖看到红嘴鸦。
而今,人们在河东兵沟会见到嘴爪红红,羽毛纯黑,通体泛着宝石蓝色光辉的红嘴鸦,它们是在为英烈们鸣唱,它们是来自沙湖的红嘴鸦。
讲述整理:田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