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鲤鱼的传说

黄河鲤鱼的传说

宁夏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

传说早先在黄河岸边红柴梁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户姓李的贫苦老汉,老两口年逾古稀,女儿李玉聪明美丽,整天跑出跑进,打柴做饭,精心地侍候着双亲。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李玉姑娘长到十八岁时更是美丽可爱,村里人都称赞她是“天女下凡”呢。提亲的小伙子呀,川流不息。可是李玉姑娘一个也没相中,父母亲对此事十分着急。李玉姑娘却说:“父母亲大人,此事不必二老费心,女儿自己的事自己会管好的。”其实呀,李玉姑娘早已对放羊娃舍尔巴有了情意。这情意的来头,还得从那年夏天说起。

那年夏天的一个后晌,李玉姑娘的父亲想吃蘑菇。天刚下过雨,姑娘一步一滑地来到河边的蒲草滩上。她站在滩上一眊,河水上涨,把蒲草滩淹了个白晃晃。她想:这可怎么办呢?她脑子打了个转转子,决心找个牧羊人问问,河滩边上哪里还有蒲蘑菇?打问了很久,才在树林边上找到了一个放羊人。这人正是本村的孤儿舍尔巴。舍尔巴给财主张切刀放了十二三年羊了,他整天鞭把不丢手,在河滩上跑来跑去,看护羊群。今天刚下过雨,张切刀硬逼着舍尔巴出去放羊。李玉姑娘把找蘑菇的事儿说了以后,他毫不含糊地接过姑娘手中的筐筐,凫过小河,到高滩上扳来了一筐白生生、嫩茸茸的蘑菇。李玉姑娘一见高兴坏了,谢过舍尔巴,羞答答地对舍尔巴说:“明天我还来找蘑菇,你等着我。”

打这以后,他俩天天在一搭儿。日子久了,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你有情我有义,便背着长辈私自定了终身。

可是,这事被别人知道了,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整个红柴梁村。财主张切刀大白天都在做娶李玉姑娘的美梦。自从他听到这事后,坐立不安,吃饭不香,喝茶不甜,摔筷子砸碗,憋了一肚子闷气。他时不时自言自语:“我家大业大,要啥有啥,李玉姑娘为啥要嫁给那个住羊圈棚的穷小子呢?”张切刀越想越不是滋味,便起了抢亲的歹心。

在一个深夜里,张切刀带人悄悄地闯入了李玉姑娘的房内,要把她抢走。李玉姑娘不从,从强盗手中挣脱后,跑到黄河岸边,喊了声:“舍尔巴哥,我走了。”她一头栽进河里。

过了几天,在李玉姑娘投河的水里,出现了一群又大又肥的白肚皮红尾巴鱼,人们非常怀念这位美丽可爱、勤奋善良的姑娘,乡亲们都在岸边对着河里的大鱼不住地叫喊:“李(鲤)玉(鱼),李(鲤)玉(鱼)。”传说,这鱼是李玉姑娘的化身。后来,人们就把“李玉”叫成了“鲤鱼”。

讲述:苏梅芳

采录:丁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