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的来历
2025年08月10日
大武口的来历
石嘴山市的所在地——大武口,好像在贺兰山的眼皮底下。大武口呢,原来叫“大窝口”,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哩。
很早以前,贺兰山下住着一个名叫吴有的青年,是个石匠,以凿磨为生,打磙子做碾,技艺纯熟,啥石活都不在话下。
有一年夏天,眼看到了龙口夺食的时节,贺兰山一带却蔓延着一种非常可怕的病。男女老少全身发肿,不能干活,眼巴巴地瞪着快要熟透的庄稼,没人收割。
吴有也肿得像个泥狮子,可还是提着榔头,抱着錾子,三步一挪,五步一停,来到贺兰山下的断崖边,想干点儿石活,挣些钱好治疗肿病。到了崖边,身子一歪一下滑到石头窝里,抱的榔头砸在脚背上,疼得吴有龇牙咧嘴,连忙蹲在石头窝里,从石头缝里揪起几棵蒲公英就往肿得明溜溜的脚背上擦。擦了一阵,疼痛减轻了。吴有高兴地从石头缝里又撕过一把蒲公英放在一块光石板上,用锤砸成绿泥,汁水都往四下淌了。吴有心生一计,翻起身从断崖边找来一块石头,锤敲錾子响,一阵就凿成一个里外光滑的石窝窝,又凿磨成一个石锤。
吴有把拔来的蒲公英填满石窝窝,用石锤捣了几下,连野菜带汁水往身上擦起来。菜多汁水多,擦了一会儿,吴有觉得身上松活多啦,不再紧巴巴的。没过上三天,吴有的病就好啦。
三天后,吴有把远近一百多名石匠都招呼来,先治好自己的肿病,再连天昼夜地凿制石窝窝。
人们听见治病的喜讯,一传十,十传百,几家合用一个石窝窝。几天以后,贺兰山一带人们害的肿病,都被石窝窝里的蒲公英治好了。
男女老少治好了病,收了庄稼,备了礼品去谢吴有。吴有连一个白面馍馍都没有收,他说:“大家能够平安生活就好啦,这也算我办了一件好事。”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吴有,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大窝口”。几百年过去啦,“大窝口”这个地方被叫做“大武口”。直到今天,有些人的家里还用着石窝窝。
讲述:刘凤英
采录:张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