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堂平罗治水泽及梢民

马周堂平罗治水泽及梢民

民国年间,在平罗城南门桥楼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叫做“泽及梢民”。那么,这块木匾是啥意思?它为谁悬挂呢?

过去,平罗段唐徕渠一带,流传着一首民谣:“常信堡的爷爷,洪广营的爹,镇朔堡的孙子跑烂靴。”这首民谣的意思是,那时候,住在平罗城唐徕渠渠梢子一带的百姓淌水十分困难。常信堡是上游,洪广营是中游,镇朔堡以下到平罗是下游,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常信堡和洪广营的一些豪绅、官吏,不仅自己淌水随淌随开口,还时常卡断下游的用水,借机勒索受贿,平罗城附近的百姓们盼水,眼睛都盼红了。

当时,唐徕渠上有一个专管水利的官员叫马周堂,他是贺兰县丁义乡人,深知下游百姓用水的艰难。有一年,小麦到了淌头水的时节,马周堂从渠道往下游沿唐徕渠亲自封水。一天,他封到了洪广营,那里有一户姓李的绅士,不仅家中有钱财,还有一位在甘肃省府做官的堂弟,他自认为有靠山,谁也不敢惹他。李绅士听家人报告,马周堂封了洪广营的渠口,顿时火冒三丈地说:“孙猴子有七十二变,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他马周堂白天封口,老爷夜晚照常淌水,看谁的法儿大。”马周堂早就听说了李绅士卡口勒索,独霸一方的事,估计他不服输,便和两位当差的人住在渠坝上的水房子里。天刚摸黑,李绅士就吩咐长工放水,马周堂从水房里出来阻拦说:“咱们是中游的百姓,这口不能开,水已封给平罗城先淌。”长工连忙回去,禀报了李绅士,李绅士提上马鞭子,领着十几个家人打手,气势汹汹地连夜上了渠坝。马周堂消消停停地走出来问道:“谁呀?”李绅士霸气十足地说:“开口放水的,咋啦?谁敢拦挡老爷叫他尝尝马鞭子的滋味。”马周堂反问道:“这么说你真要强行开口放水?那渠梢子的百姓还种不种庄稼?”李绅士傲气地说:“少废话,这和老爷有啥相干?”马周堂听罢,忍不住动了气,猛喝一声:“来人,就让这位李老爷自己先淌吧。”

“遵命!”两名衙役扑上前来,一下子把李绅士抬了起来,李绅士的家丁刚想动手,马周堂喝道:“谁敢阻拦我马周堂,明天定送他到宁夏府去治罪!”家丁一个也不敢动。李绅士一听是马周堂,自知理亏,连忙求饶道:“李某有眼无珠,望大人息怒,开恩哪!”马周堂手一摆,只听“扑通”一声,李绅士被扔下了唐徕渠,“咕嘟”“咕嘟”直往肚子里灌水。好一会儿,家丁才慌了手脚,连忙下水打捞,等救上岸来时,只见李绅士连淹带冻直哆嗦。俗话说“打黄牛,惊黑牛,吓得犁牛伸舌头”。这一下子,沿岸官吏豪绅闻风丧胆,谁也不敢在封水期开口淌水了。这一年,唐徕渠的水很充足,春小麦灌了几次水,获得了好收成。

平罗县城南有个姓高的大财主,人送外号“高水霸”。他家里有良田几百亩,牛羊成群,骡马满圈,还雇了不少长工种地,那可真是吃面不香,穿绸子不光,要啥有啥,方圆几十里没人敢得罪他。

有一年春天,渠上准备做春工。高财主得到消息后,连忙派人给马周堂送来了重礼。马周堂听说是高财主送来的重礼,便对来人说:“回去告诉高财主,礼我不能收,渠上的一切事情要按规矩办,咱们是老奶奶吃挂面——有言(油盐)在先,若不给这点面子,可别怪我马某人不讲情面。”来人回去如实禀报了高财主。若在往年,只要渠上的水一下来,淌个自在水,任何人比不上高财主,只要拿上几个钱,渠上的工程也可以不做。高财主听了手下的禀报恶狠狠地说:“我高某人也不是省油的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春工派了下来,拨了高财主十三个民工,每个民工在渠上做工一个月,高财主理也没理。督工人员三番五次地往高家跑,并劝他:“高老爷,这几个民工算不了多大的事情,何必惹马老爷动气,他的脾气你也听说了,去年把洪广营的李绅士扔到唐徕渠里,耍悬悬淹死了。如今,你若拒不派人,他要罚款咋办哩?”高财主满不在乎地说:“钱,我高某人有的是,要人一个也没有,我等着他罚款交钱。”就这样,春工拿钱给顶了。

小麦淌头水的时节,唐徕渠封水到梢。高财主指派长工在步口桥上下开了四道斗渠的渠口淌水。他仿照洪广营李绅士的办法,夜里偷开渠口,并威胁看口人员说:“高老爷有话,今夜不准闸口,谁要闸口,小心狗头。”这时节,恰巧马周堂从渠上往下巡视,来到了平罗境内的步口桥。看口人员如实作了汇报,马周堂吩咐道:“先把渠口闸了,封水到梢。”说罢,便向下游巡视去了。

第二天,马周堂在唐徕渠段工所派人传高财主,高财主自认为有钱有势,便带着一帮狗腿子来见马周堂。马周堂问道:“高大人,据支渠长报告,你昨夜指使长工上渠,强开四道斗渠口,有没有这回事?”高财主知道露了馅,便没事似的说:“种庄稼的,麦苗缺水,如同火烧眉毛,叫伙计向支渠长要点水,并没有强开渠口一事,求老爷开恩。”马周堂气愤地说:“渠上封水期间,曾立下规矩,你知道梢段的苗旱不旱?我马某为整个唐徕渠治水,不为谁人一家,你竟然无视法度,拒不派工,强开渠口,现罚你一百车料石,限期三个月拉到渠上,如果逾期,我将呈报省府从重治罪。”高财主听罢,虽然心里不服气,但由于理亏,不得不甘愿受罚,拉回了一百车料石交差。

后来,下梢子的百姓为了感谢马周堂的治水功绩,联名赠送了一块写着“泽及梢民”四字的木制匾额,意思是水利泽及梢民,悬挂到平罗城南门楼上,表示纪念。

讲述:王廷芳

整理:高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