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是诗作于嘉祐六年(1061),时苏轼赴凤翔府签判任,苏辙送至郑州。

兀兀:昏沉貌。

归人:代指返回开封侍奉父亲的苏辙。庭闱:亲之所居,代指苏洵。

乌帽:代指路上的行人。

“夜雨”句: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云:“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苏轼、苏辙兄弟出川前曾共读之,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