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1],以名其书;汉武得鼎[2],以名其年;叔孙胜狄[3],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4]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5]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6]。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7]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抃[8]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9]。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10],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11],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12]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13],寒者不得以为襦[14];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15]?民曰太守,太守不有[16]。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17]。不可得而名[18],吾以名吾亭。”
本文作于嘉祐七年(1062)三月,凤翔府签判任上。
[1]周公得禾:唐叔得到一棵二茎同生一穗的禾,进献于成王。成王命唐叔去献给周公,并作《归禾》诗。周公收到后,遂作《嘉禾》诗以记此事。
[2]汉武得鼎:汉武帝元狩七年(前116),得一宝鼎,于是改年号为元鼎。
[3]叔孙胜狄:狄人入侵鲁国,鲁文公派叔孙得臣抵御,大败狄军,获狄君侨如。叔孙得臣遂将其子命名为侨如,以旌其功。
[4]扶风:凤翔府,曹魏时凤翔府为扶风郡。
[5]雨麦:麦子从天而降。
[6]其占为有年:这是预示丰年的吉兆。
[7]越:直到。
[8]抃(biàn):鼓掌。
[9]适成:恰好竣工。
[10]属客:向宾客敬酒。
[11]荐饥:连年无收。
[12]遗:抛弃。
[13]雨珠:下珍珠。
[14]襦:短衣。此处代指衣服。
[15]繄(yī)谁之力:依靠谁的力量。繄,句首语气词,表示反问。
[16]太守不有:太守说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
[17]太空冥冥:太空幽冥缥缈。
[18]不可得而名:无法为其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