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谢上表

湖州谢上表

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1],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风俗阜安[2],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3]。顾惟何人,亦与兹选![4]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5],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6],而臣独无寸长。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7]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8]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9]恩造。而才分所局[10],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11]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12]顾惟无状[13],岂不知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14],既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15]

本文作于元丰二年(1079)四月,到任湖州知州之际。地方官员到任后,需给皇帝写一篇谢上表,感谢皇帝赐与州郡长官之职,本文即按例而作。然上呈朝廷之后,监察御史何中正摘此表中“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数语,认为苏轼妄自尊大,故弹劾之。复权监察御史舒亶,缴进苏轼近年所印行的诗集,御史中丞李定遂弹劾苏轼作诗谤讪,成乌台诗狱。

[1]前件差遣:即指湖州之任,时苏轼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之官职知湖州军州事。

[2]阜(fù)安:富足安宁。

[3]优贤:优待贤良。

[4]“顾惟何人”二句:谦辞,谓看看自己这么平凡的人,竟然也能够获得如此荣耀的官职。

[5]阔疏:迂阔空疏。

[6]一得:某项优点或长处。

[7]“荷先帝”二句:三馆指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北宋中央储备人才之所。先帝指宋英宗。英宗治平二年末,苏轼凤翔府签判任满,英宗欲召入翰林,授知制诰。宰相韩琦以为不得骤进,未来自有大用之时。英宗复欲以苏轼修起居注,韩琦亦以为不妥,终依旧例召试苏轼入馆,授直史馆。

[8]“蒙陛下”二句:陛下即指宋神宗,此处乃谓密州知州与徐州知州两任。

[9]少酬(chóu)恩造:报答帝王的栽培。

[10]所局:所局限。

[11]越次:指此次湖州知州之任,是超过自己资历的特别恩宠。

[12]“更许”句:谓是蒙受陛下的恩惠才获得了这次的越级除授。

[13]顾惟无状:回首我的为官生涯,并没有什么功绩。

[14]鱼鸟之性:悠游湖山之间的贤人隐士。

[15]臣无任:臣无能。此为上表篇末的常用谦辞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