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字说
文与可字说
“乡人皆好之[1],何如?”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足以为君子乎?”曰:“未也。孔子为问者言也,以为贤于所问者而已。君子之居乡也,善者以劝[2],不善者以耻,夫何恶之有?君子不恶人,亦不恶于人。子夏之于人也[3],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4]。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5]。’子张之意,岂不曰与其可者,而其不可者自远乎?”“使不可者而果远也,则其为拒也甚矣,[6]而子张何恶于拒也?”曰:“恶其有意于拒也。”“夫苟有意于拒,则天下相率而去之,吾谁与居?然则孔子之于孺悲[7]也,非拒欤?”曰:“孔子以不屑教诲为教诲者也,非拒也。夫苟无意于拒,则可者与之,[8]虽孔子、子张皆然。”
吾友文君名同,字与可。或曰:“为子夏者欤?”曰:“非也。取其与,不取其拒,为子张者也。”与可之为人也,守道而忘势[9],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与为不义,虽禄之千乘不顾也。虽然,未尝有恶于人,人亦莫之恶也。故曰:与可为子张者也。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梓潼(今四川盐亭)人,苏轼从表兄。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仕至湖州知州。善诗文书画,尤长于墨竹。本文作于熙宁八年(1075),在密州知州任。此文中对答为苏轼自己设问回答。
[1]乡人皆好之:语出《论语·子路》,为子贡与孔子的问答。
[2]劝:勉励。
[3]子夏之于人也:语出《论语·子张》。子夏与子张皆为孔子的弟子。
[4]矜不能:怜悯无能的人。
[5]如之何其拒人也:怎么能够去拒绝别人呢?
[6]“使不可者”二句:如果不可交往的人果真疏远自己了,那么拒绝与他们交往不是也没错吗?
[7]孺悲:人名,曾求见孔子,但孔子以生病推辞。但孺悲派来传递消息的人苦苦哀求,孔子便取瑟自弹自唱,让大家都知晓自己是不想见孺悲而称病。
[8]“孔子以不屑”四句:对不屑教诲的人,孔子依然予以教诲,就不能算作拒绝。只要没有拒绝别人交往的念头,那么可以交往的人自然会前来。
[9]忘势:不畏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