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同点

2.不同点

◆法律适用范围

前文介绍过劳务派遣是《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国家认可的一种用工方式,所以针对劳务派遣的操作要遵循《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外包通过之前的分析来看,它是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下的商业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商业交易,所以它遵循的是《合同法》,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员工管理权

在劳务派遣业务中,用工单位对员工有直接的管理权,劳务派遣单位跟员工是劳动合同关系。

外包业务是甲乙双方的商业行为,存在买卖关系。在外包业务中,甲方购买服务、乙方提供服务。乙方为操作业务所使用的员工应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并接受乙方的管理与使用。

◆劳动风险承担

在劳务派遣业务中,由于是用工单位对员工进行管理,对员工的劳动成果享有实际的所有权,员工完成用工单位规定的工作,用工单位给员工发放相应的工资与报酬。用工单位除了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在管理方式、工资、休假等方面均与正式员工操作方式无异。

外包业务是商业行为,所以是以实际业务完成量来进行核算的。也就是说,甲方花了钱,乙方就需要完成相应的结果。甲方不必关注乙方为了完成相应的结果,所花费的人力与物力。所以甲方考核的就是乙方业务完成情况,以结果为导向。

◆用工风险的承担

在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派遣员工,这三方构成三角的关系。用工单位负责派遣员工的管理与使用,是实际的用工关系,承担员工用工过程中的风险;劳务派遣单位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承担相应劳动合同中的风险。

外包业务的操作是甲乙双方基于《合同法》下的业务合作,外包单位为了达成甲方对业务量的要求,自行招聘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管理,具体操作方式与甲方无关。所以员工的所有风险是由外包单位承担的。

◆经营资质的要求[4]

《劳动合同法》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②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③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提供外包业务服务的企业,除非服务的行业与客户对外包公司有相关从业与准入资格的要求,其他情况下则无需相关的特殊资质。

★财务处理方面

劳务派遣由于本质上还是企业的一种用工方式,所以派遣员工的工资部分,依旧计入到用工单位的工资总额中。用工单位在跟劳务派遣单位结算过程中涉及到的工资部分,在财务处理阶段依旧计入用工单位的工资总额。

外包业务中用工单位(发包方)将相关业务外包给外包单位(承包方),也就是说将相关的员工工资、社保等涉及到员工个人利益的部分,均从用工单位中剥离出去,所以这部分的费用也就不再计入用工单位的实际工资成本了。

此外两者在开票的操作上,还需注意如下的区别:

表3-1 劳务派遣与外包业务开具发票的区别

【注释】

[1]本书仅对劳务外包与业务外包进行讲解,书中提到的其他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各位读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阅读相关资料自行学习。

[2]合同中相关法律条款的拟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

[3]基础小时工资(元/小时)=基础工资(元/月)/21.75天/8小时,其中21.75天为国家法定的每月工作日,8小时为标准工时下每天的基础工作时间。

[4]《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