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我的秘诀

2.让学生喜欢我的秘诀

有一段时间,我接连收到好几位学生和家长的反馈,这些反馈让我知道了我的学生很喜欢我。这一届学生,我带了一年零一个月,经历过“初见之欢”,也久处不厌。

事实上,之前我带过的四届学生也都很喜欢我,但刚开始几年我所感受到的来自学生的喜欢是:喜欢上我的课,喜欢听我讲故事,喜欢课后和我在一起玩,喜欢我不那么像个教师的样子。这样的喜欢更多的是因为我的学术水平、性格、年龄、性别,甚至是经验少。这样的喜欢处在“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个层面,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体验,而现在这一届学生对我的喜欢,让我感觉与以往有些不同。

让我们细读细品:

“沈老师,小周同学今天告诉我,他长大了想成为一位像您一样的老师,用跟您一样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相处。以前我问他,他总说自己没什么目标,现在他以您为榜样!以您为目标!”

——2022届学生周逸航妈妈

这个学生喜欢我,是因为我让他在自我目标的寻找与建立之路上看到了榜样,是因为“这个老师是我成长的方向”。

“很明显,我的孩子到了初中成了一个‘标准’的青少年:除了脸上冒出的痘痘和跟我一样的身高外,他还会随时随地‘怼’天、‘怼’地、 ‘怼’父母。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真正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他有了自己的目标:考上一所好高中。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每天放学后,他都会主动找老师答疑。我和孩子的妈妈打趣,没想到我们的儿子会成为全年级最后一个走的学生。这还得郑重感谢一下新婚还每天帮我们‘带娃’的沈老师。”

——2022届学生姚溢乐爸爸

这个学生喜欢我,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在努力的过程中能获得我的帮助,是因为“这个老师是我成功的助力”。

还有隔壁班的一个学生,前段时间他遇到了一些成长的小烦恼,因此我俩有过一些接触。本来我们的关系一直停留在微笑点头的阶段,可是某天下午,在打过招呼之后,他说: “沈老师,我可以加一下你的微信吗?”我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惊喜,我说: “当然可以,你拿一下纸笔,我写给你。”

这个学生喜欢我,是因为我会在他感到困惑的时候支持他、信任他、开解他,是因为“这个老师是我随时可以停靠的港湾”。

初见之欢,是因为我不太像个教师,好亲近;久处更喜,则恰恰是因为我像个教师,专业贴心。这样的喜欢,建立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需上,有利于产生深刻的师生情感。

盘点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我初步梳理出了一些“让学生喜欢我”的秘诀,大家不妨借鉴一二。

(1)“我们也曾是学生,所以我们更应该理解不同于我们的学生”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句子扩写:

教师也曾经是( )的学生,所以更能理解和体会( )的学生。

你看,这样一来,我们立刻就能理解为什么即便教师曾经做过学生,也并不能完全理解学生了。因为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角色视角和经验出发,去看待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学生都应该和当年的自己一样,所以我们常常跟学生说: “老师理解你,老师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事实上,我们并不理解所有类型的学生。

比如,我们在做学生的时候一定是对某个学科有着相对浓厚的兴趣的,所以我们才最终走上了这个学科的教学岗位。依据这一点来思考,我们就会很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学生并不喜欢我们任教的科目。

再如,我们在做学生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一定是在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目标追求上与我们相似的,所以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学生对学习这么不感兴趣,没有目标。兴趣差异、学习感受差异,甚至是家庭生活的影响都会使我们很难对学生的处境感同身受。

因为不够了解,因为无法感同身受,所以我们也不具有绝对的评价权。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我们首先就应该跳出自我的经验圈,站在教育者的视角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理解不同于我们的学生,这是让学生喜欢我们的前提,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

(2)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是公平、公正型的

刚开始接触时,学生会因为很多原因喜欢上一个教师。比如:性格开朗型教师,更容易在课间与学生打成一片;专业知识型教师,更容易让学生心生敬佩,在专业学习上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兴趣广泛型教师,更容易利用自己的特长促使学生多元发展……但随着师生接触的深入,学生对教师的需求和心理预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会希望教师能从多方位融入他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需要教师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们需要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个有情感、可信任的人。

在所有品质里,最能够给予学生信任感的就是公平。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的教师,也是学生认可度最高的教师。

你或许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听到过这类话:

性格开朗的教师跟学生很亲近,但当他批评学生的某些不当行为时,学生却提高嗓门叫嚷道: “又不是我一个人这样!你凭什么只批评我?”

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更偏爱自己所教科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以私下里其他学生会议论: “他就喜欢好学生/某个学生,好学生什么都好,我们什么都不好!”

兴趣广泛的教师刚开始会特别吸引学生,但时间久了,学生的新奇感过去了,教师也就没那么受欢迎了,还被一些学生称为“爱秀” “秀儿”。原因是这些学生和教师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感觉自己在该教师那里不受关注。

当然,我也见到过很多没有任何特色标签的教师,因为带班办事总是能一碗水端平而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教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任何学生都有被关注、被重视的需要,他们并不奢望被偏爱,但他们希望自己的点滴努力被教师看见。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他们会希望自己能接受教师公平、公正的处理。这既是学生的心愿,也是我们让学生喜欢的秘诀。

(3)课堂,永远是我们征服学生的主阵地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始于课堂又不止于课堂。如果一位教师上不好课,那他就很难在学生面前建立起自信,更别谈树立威信了。

教材是固定的,学生是灵动的。怎样在一节又一节的常规课中用好教材,并通过自己的教引发学生的学,这是对我们教学能力的考验。

我们要不断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培养自己把握课堂节奏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或质疑问难或展开想象,师生互动高频率、快节奏,一个又一个“包袱”被抖出来,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协调、引导。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展示,这是在课堂上体现公平的重要方式。

课堂上充满着平等的对话、和谐的交流,有发现,有挑战,有沉思。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这样的课堂里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要知道,喜欢,源于认可。

(4)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我们身上看到教育的“成果”

你们是否听到过学生这样抱怨: “总是这样要求我们,自己又做不到!” “社会上闯红灯的人多了,老师怎么不去教育?” “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好像也生活得很好。”

当我们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呢?去解释,去要求,去命令吗?我们如何让学生看到讲文明的益处,如何让学生理解守规则的好处,如何让他们发现喜欢阅读的人生活更多彩,热爱运动的人身体状态更好呢?

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目标,而这些目标的达成都是需要我们身体力行,为学生做示范的。

少一些对学生的说教,多一些对自己的要求。你希望学生热爱阅读,就去做一个爱阅读、爱分享的教师;你希望学生认真跑操,就和他们一起在大课间跑起来;你希望学生待人友善,那就用友善的方式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全面了解原因后再做判断……你所希望的一切,都应当通过你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范本。

当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看到了热爱生活的人的确会更加有趣时,学生自然就会开始规划自己的生活并付诸行动。这样的示范,是遵循了人的成长规律的示范,其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能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