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习课吵吵嚷嚷,怎么办

1.学生自习课吵吵嚷嚷,怎么办

随着大家对课后服务重视程度的加深,学生的自习课数量不断增加,这也给班主任带来了自习课管理的问题。

“学生自习课吵吵嚷嚷,怎么办?”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三个具体信息:

1)什么学段

2)几年级

3)男女生比例

所处学段能反映出学生整体的身心发展阶段和自控水平。

很明显,自主管理水平是高中段>初中段>小学段。

所在年级能反映出学生学习任务的紧张程度。

一般而言,毕业年级>起始年级>中间年级。

男女生比例能反映出自主管理的难度。

通常来说,男生较多的班级管理难度较大。

将这三个信息综合起来看,就能得出班级自习课管理和学生习惯培养的难度系数。以此为依据,班主任将形成清晰的班级管理定位。

◎难度小,上手快,见效明显;

◎难度大,需要的时间长,需要反复抓、抓反复。

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此给出三点建议:

(1)目标明确

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想通过自习课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如时间管理、诚信作业、自主学习能力等。

班主任可以好好设想一下,通过自习课,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什么特质。我们要主动进入思考状态,寻找自习课与学生成长的关系。

深度思考,可以使我们的工作精细化。通过自习课,一个阶段(比如一个月)只侧重培养学生个体或班集体的一种能力,结合班会课和班级评价,树立班级榜样,再通过开展经验分享活动,形成积极的自习课舆论。

(2)任务优先

为什么大学生的自习课不需要教师在场管理?因为他们的自主性强、自觉性高吗?我看不一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大学生有着很强的目标意识,比如考研、考级、考各种证。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我需要学习。因此,自习课堂自然就安静了。

中小学生目标意识不强,如果脱离教师的管理,就会出现放松、发呆、讲闲话等情况。因此,在自习课开始之前,教师要统筹学习任务,在黑板上列出作业或学习任务清单,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用多长时间完成,能不能翻书,要不要上交。任务越明确,学生越安静。

一般情况下,时间与任务(数量和难度)设置为1:1.2最能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还有一点要注意:作业本一定要提前发放到位,免得学生因为发放作业本而进入混乱状态。

(3)要求具体

教师和学生都要提高思想认识:自习课也是课,必须遵守上课的规范和纪律。

把上自习课当成休闲,人就容易放松,容易不自觉地讲起话来;把自习课当成上常规课,心理上就会多一重自我约束。

为了更好地维护自习课的纪律,我觉得至少有三个要求要向学生说明白:

独立完成作业,不与他人交流讨论

纪律的涣散往往是从讨论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因为自习课对自主管理的要求更高,所以不要轻易考验自己的定力。不与他人交流讨论是保障课堂安静最简单的方式。阻断了诱惑,学生就不容易突破底线。

遇到困难,做好标注;提前完成,自主安排

一遇到问题就想问,这是追求“即时满足”的一种表现,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前完成任务,缺乏后续安排,自我满足,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控制自己:如果遇到了问题和困难,先自己思考,解决不了的做好标注,下课后询问教师或同学;如果提前完成了任务,证明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生就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可以通过自主安排给自己加任务,促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必要的奖惩是自律的保障

为自习课设置专项奖惩制度是必要的。自律的学生不多,靠班主任一个人管理也管不过来,所以应该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加以规范。

奖,重在精神鼓励。

好的榜样会促使班级整体进步。学生的努力、认真,教师都看在眼里,将这些良好的行为树立为班级典型,通过奖励不断强化,将有助于学生自律。形式选择上可以奖励学生一节有趣的班会课、一些自由活动时间等。

惩,重在行为矫正。

先礼后兵,在2~3次批评教育无果的情况下,要果断改换思路。可将其带到单独教室或教师办公室进行自主学习,实行冷处理,让其先自我反思,再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必要时,可与家长联系,做居家自习处理。

上述制度的建立,最好邀请学生参与,便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课堂管理,有目标、有任务、有制度,才能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