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三个心理效应,引导孩子适应新学期
新学期悄然开始,每个家庭都要重新出发。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孩子是个矛盾体:时而斗志昂扬,大有新学期要扭转乾坤之势;时而畏首畏尾, “贪恋”假期,不愿面对现实。
怎样帮助孩子迅速做好假期与新学期的过渡,发挥正面的、积极的家庭教育影响呢?家长不妨从以下三个心理效应入手。
(1)新起点效应
学期伊始,最有动力
新起点效应指的是在新的一年开始时,人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活动。事实上,心理学家发现这种积极活动的峰值也会出现在每个月开头的那几天,或者每周的第一天。这些日子被称为“时间里程碑”,它们从其他的日子中“脱颖而出”,打破了我们惯常的行为模式。它使我们主动复盘,以评估自身发展,获得做出某个决定并坚持到底的动力。
新起点带来新动力,它给了人主动改变的勇气和“改变一点点就会一点点改变”的信心。
具体而言,家长可以这样做:
布置卧室和书桌
改造生活环境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期生活,想必学生的卧室,尤其是书桌上一定会有些凌乱。没有叠好的被子、未收进衣橱的服装、随手摆放的书籍、用过的文具……试着将其重新归整好,改变凌乱的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发挥环境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力。
调整台灯的亮度
光线对孩子的视力、阅读效果和注意力都有影响。换一盏护眼灯,调节台灯的亮度,确定台灯摆放的位置,优化这些小细节将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性。
购置计时器和软桌垫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时间观念,合理分配时间是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做作业要限时,休息也要限时,有了计时器,孩子学习起来会更加专注。软桌垫有助于提高孩子书写的流畅性和工整度,垫子下还可以压放一些重要的讲义、计划表,便于孩子取用。
采购新书和文具
不要只是网购各种书籍和教辅资料,多带孩子去书店转转,翻一翻书本的目录,试读一下编写内容,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辅用书,每科一本足矣。
文具的购买也有讲究。如今,文具做得越来越精致, “网红款”很多,它们色彩鲜艳还有各种隐藏小功能,孩子很容易“入坑”。这样的文具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最好不要购置,至少不能让孩子在学校使用。设计简洁大方的传统文具和考试规范文具就是最适合孩子的。
树立新学期目标,制订计划,预设实践中的困难
家长要在开学时和孩子认真地进行一次交谈,结合课表、学校活动等内容拟定新学期的计划。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努力实现一个小目标,再为实现下一个目标而努力。
在计划中,要预设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孩子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把目标和计划写在纸上,张贴在孩子的书桌上方或卧室的墙上,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
新学期的第一个月,孩子的动力最足,干劲最大。我们应当把握时机,充分发挥新起点效应,让孩子主动改变。
(2)贴标签效应
优秀之处,不断强化
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自发地朝着标签所标定的形象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后认为,之所以会存在这种效应,是因为“标签”对人具有导向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
鉴于这种效应的存在,新学期,家长不妨给孩子贴上这样几种标签:
生活类标签
劳动达人、下厨能手、运动高手、顾家达人,或是有责任感、自理能力强、会换位思考、懂得感恩……只要家长仔细观察,一定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正向成长。
学习类标签
主动预习、积极发言、及时订正错题、敢于质疑、热爱阅读、善于举一反三、勤于思考、专注度高……有关学习习惯的积极标签能够使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信心,变得更加主动、好学。
交往类标签
友善待人、大方、擅长与人合作、有领导能力、乐于助人、有组织能力……积极的交往类标签能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提升自己,在团队合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贴标签就是一种暗示,家长不妨留心观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他们贴上积极的标签,实现正强化。
(3)自己人效应
对等的关系,成长的共同体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意见,甚至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也不太会拒绝。这就是“自己人效应”在起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表现出对“自己人”的信赖与偏爱。
家长本就是孩子最亲的“自己人”,但是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和家长控制欲的提升,亲子矛盾不断升级,导致孩子总是以最坏的态度对待最亲近的人。
想要恰当地表达出和孩子是“自己人”,家长可以这么做:
做好积极示范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你希望孩子多读书,自己在家里就要带头阅读;你希望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自己就要和配偶做好家务分工;你希望孩子少用手机,自己就要主动放下手机,参与家庭生活;你希望孩子认真思考,自己就要主动学习,多和孩子讨论。只要你真正做到了以身为范,孩子自然就会向你靠拢。
多与孩子聊学校里的事情
新学期,孩子在学校里一定会遇到很多新鲜事。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分享与表达的需求,孩子在这方面的需求尤其大,但是家长往往不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表达,还习惯于用自己的发言打断孩子说话,一来二去,孩子自然就不愿意跟你交流了。
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表示出兴趣
除了学校里的事,孩子的世界里还有很多新奇的东西。体育、艺术、娱乐明星、最新的电影、歌曲、微博热搜、知乎问题……当孩子谈到这些话题时,家长一定要表现出兴趣,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受关注和被认同的。没有基本的认同,没有共同语言,孩子也不会对你所说的事情感兴趣。
分享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提供参考
家长也曾经是孩子。你不妨试着以这样的句式与孩子交流:“我也遇到过类似的烦恼,当时……” “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曾经……”切记,不要夸夸其谈,不要总提“当年勇”,要学会适当“示弱”,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麻烦,重要的是想办法解决麻烦。另外,家长要牢牢记住,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们的成长经验并不一定还奏效,所以孩子不想听也是正常的,千万不要有“我是父母,你必须听我的”的想法,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成长经验,给孩子一个参考,让孩子自己决断是最好的。
新的学期,亲子关系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利用好这个机会,成为孩子的“自己人”,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形成发展共同体。
站在学期的起点,家长既要有“万事开头难”的心理准备,又要有“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的信心。在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期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改变。
智慧的家长,一定是会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施教的人。以上建议,不妨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