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议事,怎么做

5.班级议事,怎么做

开学后,学生的状态可能并不稳定,所以每个班都会出现不少小问题。我身边很多班主任都在调整班规,修订班级公约,希望以明确的“底线”为抓手强化班级管理的各项规范。

当学生个体出现问题时,我们按规处理,对违纪学生进行惩戒,促其改正。这一切合情合理。然而,近期我却经常听到教师们谈论“按规治班”方面的烦恼。

归纳一下,烦恼如下:

个别学生开学后经常迟到且会找各种理由,教师多次提醒没有效果,学生不以为意。

教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少数学生存在明显的抄作业行为,与之谈话后,学生也承认自己存在抄袭行为,但并未改正。

值日班长汇报,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存在插嘴、起哄等行为,影响教师授课。

…………

遇到上述这些麻烦事,不少班主任都会趁机开展集体教育,随即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讨论采用何种惩罚措施。

一时间,班里(中小学低年段)热闹极了, “正义之声”此起彼伏。大家七嘴八舌指责、批评违纪的学生,说出了他们的种种不好;违纪学生也不服气、不认罚,反咬其他学生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这样的对抗中,班会陷入了僵局,学生间矛盾横生。

其实,群议学生个体问题,是班级议事中的一种常见形式,然而它也是极难把握操作尺度的一种形式。因为班级议事这一模式可用来讨论和评价班级群体的发展状况,却不适宜用来评判学生个体,尤其不适宜用来批评和处理学生个体。群议的功能在“议”,而不在于“判定”与“惩戒”。

班级群议若运用巧妙,可以通过群议营造积极的班级管理氛围,约束学生个体,促使其自我改进;若运用不当,则有借集体之名向个体施加压力之嫌,更有可能会侵犯个体权益。因此,班主任要谨慎用之。

那么,群议个体问题,该如何操作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通过群议的方式来处理。只有与集体利益有关的学生个体问题,才能群议。

比如: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了其他学生的课上学习;在食堂就餐吵闹、插队,损害了正常排队的学生的权益。这些行为,会让集体利益受损。此时出于对集体利益的维护,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就都具备了议论和评价的权利,从而形成了群议的基础。而上学迟到、抄袭作业、用语不文明等情况,只属于学生个人问题,并不会直接损害群体利益。这样的问题如果抛给集体来讨论,对个体学生进行惩戒(这与班规的讨论与确定性质不同),就属于越权群议。

当确定目标事件适合采用群议的方式后,我们又该如何把控群议流程呢?我觉得可以参考“罗伯特议事规则”。

班级议事要能体现班级管理的民主性,而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在规则的约束之下实践班级议事的真民主。通过借鉴“罗伯特议事规则”,提高学生参与班级议事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四项基本原则入手:

平衡

“罗伯特议事规则”维护各类人群的权益。运用到班级议事中,就是要维护每一个学生的权益:既要维护班集体的整体权益,又要维护个别违纪、违规学生的权益。

出于规避责任的需要,违纪学生会全力为自己辩解,这容易使其他学生不满,激发矛盾。为了维护班级和谐,群议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提问和引导。

就“如何让学生客观复述自己的违纪行为”这个问题,班主任应分步设问:

◎做了什么?

◎觉得哪里没做好?

◎当时是怎么想的?

◎造成了什么后果?

◎可以怎么弥补?

按照这个逻辑设问,全程与违纪学生平等交流,他们就会通过答问针对自己的行为展开一次反思。如此一来,参与议事的学生也能理性看待同学所犯的错误,将气愤、埋怨化为理解和宽容。

议事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通过议论,议出事情的是非曲直,引导当事人反思、改正错误。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也要进行自我反思:我们有没有在学生犯错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他们表达我们的不悦或反感?有没有及时加以提醒并要求其改正?如果没有给予犯错者任何提示便一味地进行惩罚,就破坏了班级议事的平衡性和民主性。这样的议事就是无效且盲目的。

了解

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在产生议事结果前,决策人要对各方意见进行充分了解。将这一规则运用到班级议事中,就要求班主任多方调研,充分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初中生反映问题时常会情绪化、片面化和夸张化,所以班主任要多方调查了解,确保客观。不仅要问学生代表,还要向当事学生、相关学科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比如家长)进行充分了解;不仅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过程,还应关注事情背后的原因。

不少班主任在听到一点问题之后就“上火了”,立马想要杀一儆百,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处理问题学生,但这往往会使我们忽略许多其他信息,致使当事学生口服心不服(心不服所以口不服的情况也不少,最后尴尬的还是教师)。

基于此,班主任在组织集体议事前,一定要了解事情的全貌,确保议事过程合情合理,公正科学。

辩白

“罗伯特议事规则”强调,所有决定必须是在经过充分辩论协商之后才做出的。持有不同意见的议事员,均有权在规定时间里向会议主持者表达自己的观点。为避免争执,所有发言均要由第三方(主持人)传话,意见不同的议事员之间不能直接辩驳。

放在班级问题的处理上,在议事学生的意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班主任需要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辩白的机会。班主任可作为会议的主持人,邀请当事学生和议事代表坐下来,先由议事代表陈述相关情况,再由违纪学生一一解释。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始终注意维护议事的公平性,不能偏向任何一方,要时刻把握对话的分寸,避免发生争执。

给犯错误的学生一次辩白的机会,其实也就是给教育一次机会。辩白是为了让立场不同的双方交换意见、换位思考、淡化矛盾冲突,让班级议事更理性、全面、实事求是,促使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再动议

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在初步得出议事结果后,若一方对原议事结果有所申诉,可组织所有议事人员进行再次议事和表决。

在经过了“平衡” “了解” “辩白”之后,议事学生基本都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了更加细致和深入的了解,这个时候再根据某些争议点重新组织讨论,更容易生成让所有人信服的处理结果。

在再次议事的过程中,班主任既要与当事学生深入交流,指出其错误,又要在班集体中针对不良行为发出抵制号召,做到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为了提升群议的教育效果,在今后的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还应进一步完善班规、班级公约,推进学生结对工作,加强班级舆论约束。对班级“重点对象”须采取多留心、多提醒的方式,充分发挥“自我教育+集体约束”的作用。

通过借鉴“罗伯特议事规则”,我们应该把握集体议事对学生个体问题处理的度,达到通过议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终目的。

本章小结

聚焦学生成长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让班主任工作真正做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