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计划执行不好,怎么办

4.假期计划执行不好,怎么办

年年岁岁“假”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针对假期制订一份私人计划不仅能让学生的假期生活更充实,而且能提升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管理能力。

知易行难,制订计划很容易,但执行起来就会状况百出:计划太满,完成不了;计划太难,半途而废;计划单一,执行了几天就没了兴趣……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5%的计划制订者在一开始对完成自己的假期计划充满信心,而最终却有88%的计划制订者未能完成他们的计划。这个对比很惊人,是吗?

“制订计划易,执行起来难”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

缺少目标与结果预设

制订计划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而目标和结果关注的是“为什么这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目标—计划—结果”是一条完整的行动链,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结果预设就无法评价目标的达成度,所以计划就成了空中楼阁。

内容过多、过细,没有变通的余地

制订计划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所以它是综合的、系统的、无法一蹴而就的。比如寒假一般只有20多天,如果学生把所有想要改变的内容全部安排进去,他们就会发现计划制订得太大、太满、太散了,执行起来难见成效,没有成就感。

假期里的突发状况很多,如果计划没有变通的空间,反而容易使人焦虑。

低估了任务的难度系数

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学生往往会低估任务的难度系数。例如,在一天的计划列表中,他们会将大模块时间安排用于学科学习,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安排在一起。对比学校的课表,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计划对注意力和思维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假期需要劳逸结合、难易搭配的计划,否则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评价机制处于空白档

计划的落实离不开合理的评价。没有人是永动机,也没有人能仅靠终极目标就坚持到底。学生需要的是及时的评价以及合适的奖惩措施,以此让计划可评价、可调整。

这样一分析,我们会发现完成不了既定计划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怎样改变这一情况,让学生的假期计划更加切实可行呢?不妨从这五个步骤入手。

第一步:明确目标,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

想要目标更明确,你需要让学生问自己三个问题:

本次假期一共多少天?

有什么技能是我最想在本次假期中提升的?

在有限的时间中,我主要应该完成什么?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足以帮学生明确目标。

举个例子:如果假期有20天,学生的目标是读完两本书,那么平均每10天就要读完一本书。考虑到不同书籍阅读体验的差异性,也许其中的一本会需要多用1~2天,所以你需要指导学生提前做好统筹规划。

不妨问一问学生: “你希望自己假期后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引导他们把那个形象“画在心中”,学生的目标也就明确了。

第二步:确定两大主题,细化假期计划

有了目标,就需要用具体的相关内容进行填充。一般而言,假期计划主要围绕生活和学习两大主题展开。

生活方面:因为假期较长且居家生活较多,学生要注意通过家庭生活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主要从生活习惯、动手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着力。

学习方面:主要从课内任务和课外任务入手。学生既要准时完成假期作业,又要根据自己的个体差异积极参与体验类、综合实践类学习,要学会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方面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假期计划。比如“学会做一道菜并在过年期间做给家人吃”,就是我的学生在假期里的一项计划。

第三步:根据计划三要素,列出计划表

计划的三要素是指:与目标相关联、可测量、有时间限制。

你一定见过类似表5-1这样的计划表:

表5-1 假期计划表

续表

如有一年寒假,我也带着学生制作过类似的表格,可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它的控制性太强、灵活度不高。

大家不妨试试这张表:

表5-2的灵活度更高,更适合学生在假期使用——有目标预设,有达成目标的任务清单列表,还有评价反馈。

表5-2 假期计划优化表

第四步:运用“后果演绎法”,减少干扰项

在两种情况下,学生需要用到“后果演绎法”。

学生知道自己不自律的“点”在哪里

假期里,有诱惑性的事物太多了。游戏、小说、电视、好吃好喝的、瘫在沙发上的感觉……这些都会让学生不自觉地陷入享受中,无法自拔。

学生意识到了今天的任务可能无法完成

如果是出现了突发事件,比如家里临时决定一起去做某件事,这打乱了学生的计划,不要紧,可以将安排顺延。

出现类似情况后,你可以让学生问问自己后果是什么,有没有能力承担。

比如问自己: “如果我一直玩手机,会怎样呢?”

推一下结果后回答: “如果我一直玩手机,我的视力可能会下降并出现驼背,影响身形。更严重的情况是,我可能会沉迷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

经过这样的演绎,学生会对浪费时间的影响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及时止损。

第五步:坚持每日复盘,不断调整计划

目标是终点,计划是步子,步子是否朝着目标走,这需要不断复盘来考量。复盘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回顾当天计划的落实情况,仔细思考如何保持优势、调整策略。计划是学生自己参与制订的,自主复盘,对标找差,有利于不断更新计划。

复盘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不需要端端正正地坐好。在沙发上闭目3分钟,回忆一下今天的活动就足够了。

我也鼓励家长每周参与一次对孩子假期计划落实情况的评价。作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家长在放假期间需要承担起责任,发挥其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我推荐家长朋友们采取“三明治法”:先夸一夸孩子表现好的地方,再针对一些不足的情况给出建议,最后提出鼓励,表露对孩子的积极期待。

比如过年期间,一家人在一起,正是相互观察、互相学习的好时机。家长需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有计划就要落实”的榜样。

家庭是生活化的场所,当学生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就开启了另一段成长的旅途。让他们带上自己的计划,严格落实,向着成长目标进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