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学习效率不高,如何引导
最近,我们班出现了几个自我留堂的孩子。他们放学后不急着回家,而是给自己加了一节“自习课”,说在学校写作业效率更高。
孩子在家学习效率(主要是写作业的效率)比在校低,这并不是家长和孩子的新困惑。事实上,这个问题存在已久,不过以往都是家长为此烦恼。这一次,当我的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开始寻找方法进行调整时,我感觉,教育的契机出现了。
孩子主动想提高学习效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从外因看,随着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不断增加,孩子的作业用时增多,休息和娱乐时间减少,有些甚至影响到了睡眠,孩子不得不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从内因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目标日渐清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希望,以求获取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孩子希望提高学习效率都是非常积极的成长需求,值得我们重视。
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来配合孩子呢?我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1)改善卧室或书房的空间环境
让我们想一想,教室和家在物理空间上有什么差异?
教室里很少有毫无教育意义的装饰品,整体看上去简单、整齐;教室内光线适中,既不过分刺眼也不昏暗,而且孩子的课桌上通常都只放当堂课所需要用的学科材料和文具,无其他杂物。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孩子专注学习和深度思考,不会对他们形成干扰。
家里的书房或卧室大多有色彩鲜艳的装饰画、花纹多样的墙纸;孩子的小书桌上往往都会放置他们喜欢的玩具、游戏周边产品、偶像明星玩偶,有时甚至还会放着果盘、零食。这样的环境是为生活服务的,舒适、放松是其主要基调。所以,当孩子居家学习时,就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积极性降低等情况。产生这样的放松感很正常,因为家庭原本就是生活的场所。
要调整家中的空间环境,家长可以这么做:
书桌“留白”,让书本随手可得
孩子的书桌上最好不要放其他物品,因为孩子在学习时桌面本就会摆放很多作业本、书籍。除了必要的饮水用具之外,放置其他杂物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在孩子的书桌旁边设立书架或书篓,以便于孩子随手取用相关书籍。这样做有助于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增强学习效果。
墙上挂一块白板或布置一面贴纸墙
家长可以让孩子将作业内容、时间安排、进程计划、自我评价,或者需要用到的公式、概念、新积累的生词等内容写到白板或贴纸上。这样的墙面有助于帮助孩子拆分学习任务,记录学习信息,进行可视化评价,最终使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摆放一个计时器
时间的拆分和管理十分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通过设置闹钟,定时、限时完成作业,可以提高孩子的“时间敏感度”,强化学习效果。
(2)优化孩子写作业时的心理环境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孩子在校写作业和在家写作业的心理状态。
在校写作业时,孩子身边有教师指导,有同伴帮助,想偷懒的时候还会有教师督促,有班集体学习氛围影响。所以孩子在校学习时既有动力又有压力。
在家写作业就不同了。孩子累了,随时可以休息;孩子渴了,随时可以喝水;他们会时不时站起来走动,甚至还会玩手机,上网搜某道难题的答案。行动上的磨蹭和心理上的回避,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想优化孩子写作业时的心理环境,家长可以这么做:
强化动机
孩子的作业是教师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参照,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后期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整。孩子也通过完成作业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巩固已学知识,发现知识盲区,在后期的学习中主动补缺。有充分的学习动机,孩子做作业、背诵文章等才会更积极。
管理时间
按照学校作息时间,设定单次作业时长为45分钟,这段时间内不允许做任何与写作业无关的事情。不能随意走动,不能以喝水、吃水果等事为由停下来,家长也不能在这段时间里打扰孩子。45分钟后,孩子可休息10分钟,放松一下。劳逸结合正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配备工具书
遇到作业难点,先让孩子自己通过查阅工具书(如字典、语法书、概念手册等)进行独立思考。通过使用工具书,孩子不仅会深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解决问题,还会因此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使用工具书形成的是做题思维,而网上查到的多半是答案。
控制作业量
孩子在家学习效率低,还有一个隐藏原因,那就是做完教师布置的校内作业,孩子还需要完成家长或其他辅导者布置的作业。这个问题只能由家长出面解决。作业不是越多越好,学习的效果是不能单单依靠刷题来增强的。家长对教师的信任,首先应该体现在对教师布置的校内作业的认可上。
建立互信关系
在孩子做作业期间,家长要克制自己的主观猜想。其实孩子最反感的就是家长的不信任,如以关心孩子累不累为由,偷偷进卧室观察孩子是否在认真写作业。如果真的想陪孩子写作业(这种陪伴对低年级的孩子很重要),家长可以在旁做自己的工作或者看书。家长偷看孩子的次数越多,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难集中。
(3)帮助孩子克服作业中遇到的困难
孩子在家写作业效率低,往往与他们遇到的困难有关。不同于在学校随时可寻求教师与同学的帮助,孩子在家写作业时,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孤军奋战”。所以,如果在某个难题上卡住了,孩子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没有成功的体验,效能感低,学习效率自然就低了。
想帮助孩子克服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家长可以这么引导:
调整顺序
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简单后复杂。
很多孩子图快,拿起题目就做,大脑缺少对知识的记忆、加工、建构,运用时自然就会遇到困难。先复习,再做作业,孩子对知识点有了清晰的了解,运用起来便能得心应手了。在完成某科作业时,应教孩子先处理简单问题,后进行难点突破,按照学习梯度一级一级来,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优化选择
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来练习。
有些作业题仅仅是对单一知识点的重复考察,一味进行机械练习并不利于孩子能力的提升,反而会使孩子失去做作业的兴趣。家长可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主动对作业进行筛选,如果孩子觉得教师布置的作业明显低于自己的学习水平,可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做好分层设计。
鼓励询问
建议孩子标记出疑难处,第二天找同学或教师解决。
如果遇到难度过大的问题,家长要鼓励孩子做好标记(包括自己思考到了什么程度,推进到了哪一步),第二天到学校与同学或教师交流,在互动中寻找解决途径。
催促改变不了孩子在家做作业效率低的现实情形。看到在家学习与在校学习的区别,找到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家长才能帮助孩子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这些方法说来容易,但要坚持做下去却很难。所以,要想孩子有所改变,家长就必须有耐心、有方法,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