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一周,热身活动少不了
暑假进入尾声,离开学报到日仅剩10天,这时我们的脑袋里都会跳出一句话: “快要开学了!”这句话通常伴有复杂的情绪,难以明言。
为新学期预热,班主任是时候出手了。
从新学期预热的目标与作用上看,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身心调整、学习方式调整、人际关系调整。
从形式与效果上看,应避开班主任说教、独白、提醒、发通知等低效的方式,而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力,进行前置性干预,使各项事宜平稳过渡,唤起学生对新学期的期待。
从参与群体上看,经过一个长假,教师、学生、家长都有了新学期适应性调整的需求,所以班主任应主动牵头任课教师团队,共同策划,面向学生和家长发起活动。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发起活动,又应该发起哪些活动呢?
生活习惯小活动,促进身心状态调整
1)计划先行·规律作息
我们一般都会在开学前提醒学生调整作息,让自己的生活起居规律起来。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便学生按照学校作息时间定好了闹钟,被叫醒后也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反正起来也没什么事,再睡一会儿吧;即便起来了,他们也无精打采,先发呆半小时,再找时间眯一会儿、瘫一会儿,一到晚上却来了精神。问题的根源不在闹铃上,也不在思想意识上,而在于学生的时间分配与任务安排不合理。
没有计划就没有任务可执行,人的机体就会处于懈怠状态。调整生物钟,根据学校作息规律制订一个计划表(如表4-3),将会很有效果。
表4-3 开学倒计时日常计划表
2)适度运动·唤醒身体
人久坐、久躺,身体就会感觉疲惫,出现睡得越多感觉越困、哈欠连天的现象。这其实是身体在暗示你该站起来动一动了。
暑假天气炎热,要注意运动方式的选择与运动时间的控制,我建议多选择室内运动。如果想去户外锻炼,建议选择早晚气温相对合适的时候,同时要注意防晒,避免中暑,注意运动补水和能量补给。不少酷爱运动的中学生,在暑假都会运动过量,出现不良反应,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防晒、补水、供能。
3)技能展示·提升自信
在假期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学习新的技能:在家学了一道菜,新画了一幅画,组装了一个小橱柜,自制了某个小道具……
教师不妨开展一个线上技能展示活动,让学生合理地“嘚瑟”一下,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4)情绪识别·放松心情
情绪是复杂的, “要开学了”四个字给人带来的情绪体验也是多样的。举个例子,如果你认为你焦虑,你脑海中浮现的让你焦虑的理由就会变多,你会想到很多开学以后可能让你感到焦虑的人和事,会担心自己处理不好,然后变得越来越焦虑。但事实上,你对开学是抱有期待的,你有许多新的计划想要实行,你有许多趣事想和老师同学分享,但你的大脑已被焦虑的情绪所占据,再无心其他了。
其实,情绪是可以识别,可以舒缓的。通过情绪识别,找到自己的主情绪,让情绪可视化,从而找寻舒缓糟糕情绪的方法,使整个人放松下来。如果我们真的觉得焦虑,那就把焦虑画出来。你可以想象焦虑的形态,画出很多缠绕交错的乱线,或是涂出一个大黑块;把焦虑说出来,讲一讲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你感到焦虑,你担心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当你画完、说完之后,你就会突然发现,好像这些让你焦虑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然后你就释然了,人也就轻松了。
在开学的前一两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试一试这样做。
5)仪式告别·渐入佳境
举行一场告别仪式,跟假期里的自己说再见。
与手机、电脑说再见,这个再见不是说不见,只是少见,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见;与那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说再见,收起自己的小懒散,远离沙发、电视机;与假期被动学习的状态说再见,准备开始积极地学习新知识;与万事父母代劳的生活方式说再见,假期里醒了就有饭吃,渴了就有饮料喝,这些都是因为父母在照顾我们,新学期让我们学着独立一些吧!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在假期里的小问题,对这些问题做一次告别: “我要对我的沙发说再见,这个假期我一直窝在上面,我希望在新的学期里……”
举行一场告别仪式,在轻松有趣又有仪式感的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学习习惯小活动,帮助找回学习状态
1)打卡总结·暗提醒
假期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通常是最让教师和家长头疼的。开学前一周,建议教师们在学生群或家长群里开启自查打卡模式。
班主任可以群发短信,短信内容为: “今天我们将核对假期作业第×页到第×页的内容,请大家根据答案自查批改并将错题订正,有疑问的可以随时在群里提出或私聊教师。” 同时,要在群里建一个作业文档供学生提交作业,系统自动汇总,教师点评,学生每日打卡。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教师对学生假期作业的答疑指导,也有助于学生提前收心,避免到了开学前一两天才疯狂补作业。通过打卡,学生动起来了,提醒效果也出来了,班主任的工作也会更加轻松。
2)作业展示·促分享
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最好方式是给他们提供平台,以交流和分享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打卡群里收到的作业(有时甚至是学科小报、思维导图等作品),形式越开放,给人带来的惊喜越多,学生成长也就越快。教师可以将批改或点评过的优秀作业发布到群里进行展示,邀请优秀作业代表,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在分享的过程中,被表扬的学生得到了鼓励,其他学生也会受到榜样的影响,变得更加优秀。
3)小组汇报·巧激励
开始上网课之后,我越发意识到群体协作的重要性。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线上交流成为相互影响、团队共进的又一路径。
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布置学生小组合作或团队协作的作业内容?如果有,给小组一次汇报交流的机会;如果没有,在开学前三天可以布置。新学期,我们可以根据班集体建设的需要,事先与班委商量,确定主题和任务,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让班级群里热闹起来。
给小组搭建平台,不仅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更强调了组内分工、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
4)新知预告·建联系
学科知识的学习是连贯的,假期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复习旧课,预习新知。
开学前的预热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微课等,向学生“剧透”下学期的部分有意思的课程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为部分重难点章节做铺垫,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我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新学期的部分重点单词的基础上,我就会设计检验单词掌握程度的小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在知识的“剧透”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给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搭建“脚手架”。
5)学期畅想·加动力
每一个人站在新学期的起点上,都会有美好的憧憬。学生如此,教师也一样。
经过一个长长的暑期,我们是否总结了上个学期的不足呢?是不是想在新学期里做出一些改变呢?面对新的挑战,我们是不是既有一些兴奋又有一些担忧呢?利用好“新起点效应”,在“开学”这个重要的时间点上和学生一起畅想我们的新学期。
人际交往小活动,建构群体互助网络
1)亲子互动·谈收获
假期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圈会缩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核心对象。但青春期的学生,又有多少懂得与父母交往的呢?
班主任不妨抓住假期的尾巴组织一次亲子沙龙,帮助学生回顾假期的家庭生活,来一次家庭真心话活动:
父母篇: “夸夸你,我的孩子。”
积极寻找、主动发现孩子在假期中,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让孩子明白自己对于其他家庭成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篇: “爸爸/妈妈,谢谢你。”
假期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照顾,对自己的影响,你感受到了吗?通过表达爱,让父母收获感动与温情吧!
除了这两个篇目,大家还可以共同制订家庭计划,给家庭成员开具“希望整改清单”,在新学期里一起努力。
2)同伴点赞·设目标
同伴效应的辐射面是非常广阔的,积极的同伴和班级群体,能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强化自己的积极行为。同样地,消极的同伴和群体也能使学生个体日渐堕落,不思进取。
班主任应学会借助班级内的正能量,通过点赞活动,让学生积极自荐,让同伴真诚互夸。在互夸的过程中,建立起班级人际关系网。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大家既需要自我肯定,也需要相互学习,从而形成发展合力,彼此促进。
3)师生访谈·话成长
一个假期未见,学生肯定会想知道老师们的假期是怎样的。出去旅行了吗?有怎样的见闻和感触呢?在家庭中,老师会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是如何照顾家人,参与家庭生活的呢?为了上好新学期的课,老师在假期里会怎样做准备呢?老师的备课本是什么样的呢?
面对这些疑问,班主任不妨组织一次师生访谈,让教师走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榜样。
4)家长沙龙·互学习
通过一个假期和孩子的相处“过招”,家长们也有了自己的感受,他们也需要学习、交流、敞开心扉。
为家长们组织一次线上沙龙,让孩子协助家长制作PPT、录制微课……在亲子协作间消除矛盾,增进感情,学会互相体谅。同时,通过线上分享,家长们也可以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可以在交流时说出自己的困惑,互相讨教育儿经,班主任也可以给出专业建议,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
5)家校会议·共筹划
新学期,学校一定会有新的安排,各年级,甚至各班都会有各自的新学期规划。班主任不妨组织一次家校会议,向家长解读新学期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家长更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以此做好衔接铺垫。会议上,班主任应从学校、年级或班级的总规划入手,给予家长建议,指导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相互配合,以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
转眼就要开学啦!这些活动有你感兴趣的吗?有你觉得可操作的吗?不妨根据你的现实需要,选择2~3个,试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