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色目标卡”,增添行动力
常立志,不立长志;常定目标,不落实目标。这是中小学生面临的成长问题之一。比起没有目标,空有目标而缺少行动是大多数学生的“痛点”。为了有效解决立志与行动脱节的问题,我在班里组织学生开展了“六色目标卡”特色活动。
比起小学生,初中生的主动性会更强,他们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或“唠叨”中思考:
◎我要考什么样的高中?
◎我需要为中考做哪些准备?
◎哪些是我的优势学科?
◎我还存在哪些短板?
◎我现在行动,还来得及吗? (毕业班)
这些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形成积极假象(或得到心理暗示):我有目标,我很努力!
如果你追问学生:
◎你了解过你所在省市的高中吗?
◎你知道它的课程特色和学业水平要求吗?
◎你在短板学科中存在的学习方法问题和思维习惯问题是什么?
你会发现大部分学生根本回答不上来。
这就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学生的目标是空泛的,他们缺少行动方向和持久的执行力。
从假象到真相,学生的成长需要“具象”。 具象,即具体化。这样才能使目标变得可评价、可测量,也才更好付诸行动。
举个例子,如果学生想在跳绳测试中拿满分,那他就要清楚地知道满分要求是1分钟跳多少下,他目前能跳多少下,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跳绳的姿势是否需要调整,每天需要坚持练习多少几组,什么时候练习,分几个阶段完成(即第一阶段要增长到跳多少下并能稳定下来;第二阶段要增长到……直至最终达到满分标准)。
指导学生设立目标,结合实际调整目标,并通过切实的行动达成目标,是班主任建班育人的重点工作之一。
经过多年的实战,我打造了一套“六色目标卡”,帮助学生树立和达成目标。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
开学第一次班会课上,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本学期的班级发展目标与个人成长目标。 (这一步的目的:勾勒成长蓝图,形成集体愿景)
第二步:
将学期总目标细分为六个阶段,确定每个阶段要完成哪些具体任务。 (这一步的目的:分解目标,拆分出阶段性“最近发展区”)
比如某学生的目标是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经过讨论,语文老师建议他多读课文,并为他开具了课外读物单。该同学为自己树立了每月读完一本书的目标,那么将该目标细化,他每周就需要读完这本书四分之一的内容。
第三步:
将第一阶段的行动任务做可视化处理。 (这一步的目的:将行动任务具体化,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做出详细计划,建立互相学习与互相监督的机制)
我事先准备了红、黄、蓝、绿、紫、金六种颜色的小卡片,等学生设定阶段目标后,我会发放相应颜色的卡片。之所以将红色作为第一阶段的目标行动卡颜色,是因为希望他们“开门红”。卡片填写好后,我会安排学生将它统一张贴在教室里,让目标与行动可视化。
学生填写目标行动卡,采用“一句话目标+三个行动策略”的方式,例如:
一句话目标:我想增加英语词汇量。
三个行动策略:
每周三次课外阅读积累,词汇+长难句拆分;
每周末一篇写作练笔,提高新积累词汇的使用频率;
每周背诵短篇英语美文或范文一篇。
第四步:
分阶段推进,通过颜色区分行动进程。 (这一步的目的:引导学生评价自定目标的可行性和达成度)
当第一张卡片上的目标达成之后,学生就到学习委员那里领取第二张(另一种颜色的卡片),继续树立下一阶段目标并努力完成。依此类推,借助小卡片帮助学生把握目标达成度,调整自己的节奏。
我曾遇到过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一个学生在其他同学普遍更换了三到四张卡片后,找我要一张红色卡(起始卡)。我很不解,于是问: “你的卡片不还在那里挂着吗?开门还没红!”他有些不好意思,只是说: “我觉得那几个目标我到毕业也达不成,老师你还是给我重新写一次的机会吧!”
能及时回头,重新调整策略,即便没有达成目标,也是一种成长。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些可视卡,它们营造出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能够在无形中给予学生前进的动力。
当看到别的小伙伴已换上了其他颜色的卡片,换卡慢的学生会不甘落后,主动加快行动,或者主动调整目标,使之更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保证自己不掉队。至于换卡快的学生,他们会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对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
目标的可视化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我常看到课间有学生在阅读其他同学的目标卡,看看别人有什么样的目标,制订了哪些切实可行的计划,思考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借鉴。有的学生悄悄参照“学霸”的路子,加入到了每日做一题、每日阅一篇等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仔细研究“对手”的目标和措施,力求赶超。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教师应当清楚,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现实压力和内在需求: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的时间,他们具有横向和纵向对比试卷结构、提炼考点、查漏补缺的能力,他们需要“跳起来”挑战综合题的机会;
◎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需要在巩固训练中找到自信,在错题的梳理和变式性练习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托住“底盘”,放弃力所不及的知识点,拿稳基本分,守住基本盘。
他们都需要被看见、被关注、被满足。这套“六色目标卡”让学生的目标可视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内在动力。他们在相互交流中由看促行,相互学习,彼此促进,不断获得积极的(甚至是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