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是多方面的

依赖是多方面的

当孩子对一件事和一个人,在心理上有很强的需求时,他就会对其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因为孩子的心理是不成熟的,也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心理,使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容易产生依赖,其依赖性也就越强。可是,一说到孩子的依赖性,很多人仅仅只会联系到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父母也只会注意到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好像孩子要想克服依赖性强的缺点,父母只要教会孩子自立就可以了。其实这对依赖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孩子最初的依赖性仅仅只是对父母,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就会对很多东西产生依赖性。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只是对亲情的依赖,当然,还有自己小时候由于弱小需要保护的那份渴望。渐渐地,孩子对一切自己感兴趣的物、对异性和某种思想等等都会产生依赖,这些依赖有的产生过早,有的就不该产生,但所有的依赖最初的起源都是孩子对父母的依赖。

现在的青少年,他们处处都离不开父母,生活中的事情都要依赖父母才能完成。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从吃饭时的盛、端、喂一条龙服务,到生活中的吃、住、行全程跟踪。有一些家长还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父母看来,这是父母在尽自己的责任,但等到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就会发觉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做。这时,这些父母就会陷入对孩子能力差的抱怨和纠正的漩涡中。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分的话,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过分依赖,这种依赖心就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将影响他未来的生活,甚至影响他长大成才。

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最大失误是: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只知道一味地宠爱孩子,不知道在爱中贯穿些教育元素。他们把“养孩子”当作了是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对于孩子的溺爱,有的是以“孩子小”来作为借口,还有的是孩子小时候的“可爱”软化了父母的心。当孩子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孩子的“低能”给他们带来了恐惧,于是就表面收起爱的心肠,板起面孔来,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来个“教育突击”。

对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很多家长进行“突击教育”的时候,他们也知道对孩子“慢慢地放手”。不可否认这是“突击教育”很明智的做法,但问题往往就出现在对孩子“慢慢地放手”的过程中。很多父母没有什么策略,他们只是把“慢慢地放手”定义在减少帮孩子做事的数量上,他们不知道培养孩子做事的兴趣,教孩子做事情的办法,不会处理要孩子做事与父母爱孩子在孩子心里的矛盾关系。他们觉得教育是很严肃的事——这没有错,但很多父母把这种严肃显现在脸上,而不是在内心真的重视。而父母这种在孩子小时候的“无微不至”。到孩子大一点时的“突击教育”,这种反差使孩子会在心理上感到很突然,孩子不成熟的心理也会接受不了父母的变化,这就会使父母与孩子在感情沟通上出现不畅,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孩子大了就不愿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很多父母只认识到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性,他们不知道孩子长大后,这种依赖性会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一些不同的对象。当你调节不好自己孩子心理的时候,孩子很快就会转嫁这些依赖。因为当孩子依赖惯了,有了很强的依赖心理后,一旦失去依赖,就会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衡。依赖不了亲情时,他们就会转移依赖的目标,去寻找新的安慰。因为孩子的依赖是一种天性,父母既要给予孩子一定的依赖,又要教会孩子自立。很多父母注意不到这点,在教育孩子自立的时候,完全推开孩子对自己的依赖,于是,就过早地把孩子撵向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依赖一些社会的元素,比如某个团伙、网吧,还有的依赖朋友……孩子的自立能力没有培养好,新的问题却出现了:早恋、迷恋网吧、追星、与人打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