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接受自己的不足
死爱面子的孩子往往好大喜功,在生活中总有莫名的优越感,他们喜欢接受奉承,更喜欢去指挥别人。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总会死守面子,做事时一切以面子为重,这样爱面子的孩子在成才的道路上常会受到很大的束缚。因此,我们要教育孩子,没有必要处处都要比过他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要敢于对自己不会做的事、不能做的事说不,这样,就会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生活中的面子问题让许多人变得虚荣,有的也因此为日后的生活埋下了隐患或祸根。而人们在刚刚开始时,会疏忽这一种完全可以导致病态的心理,当然适度的虚荣不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会推动人的前进,但虚荣若超过了一定限度,那么危害就显而易见了。事实上,许多悲剧和社会问题都源于此。
有一个年轻的妈妈,一天去幼儿园接孩子回来,当看到孩子教室门口的表扬栏时,她的心情很不错,因为里面有她孩子的名字,其他家长也在夸她家孩子,她心里自然很高兴也很欣慰了!
孩子表现得好坏总是牵动着她的心情,好强的性格驱使她总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表现得最好。对她来说,孩子在班里的表现,就好比她的脸面一样,她有强烈的感受。她常说,如果以后孩子学习不好,她不知道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明知道这种心态也许不好,但虚荣心还是使她迫切期望孩子表现得好。好在孩子也没有让她的这份虚荣心落空,她在幼儿园的表现很出色,所以她也经常在别人面前骄傲,当然对于别人的“恭维”,她也能感觉到他们对孩子的肯定。
母亲的这种心态却使她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慈母的形象,但她没有意识到要改变这种状态。其实孩子和她一样,性格开朗,很活泼,而且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在生人面前很少害羞,沟通能力也很强,在班里发言很积极主动,就是在公共场合,她都能和陌生人拉好关系,孩子会在她吃饭时给饭店的服务生跳舞唱歌,惹得大家特喜欢!孩子这种表现,给她在不同的场合挣足了面子,她确实欢喜得很,孩子样样都能“拿得出手”,小小年纪就具有很强的攻关交际能力了。
然而,悲剧就发生在钢琴比赛的那一天。孩子学琴的时间不长,但参赛很积极,每次都要求第一个上台,而且别人在弹琴的时候,她还在下面练习上台如何报幕,完全不顾别的家长看她的眼神。比赛结果是孩子弹的曲子都不是很好,但老师最后没有把奖品发给她的孩子,孩子那天确实也没有表演好,可孩子没有因此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可这位年轻的妈妈却感到很不舒服,觉得老师不公平,孩子也不争气,心情自然很糟。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吵着要去麦当劳吃饭,她气极了,打了孩子一耳光——孩子的耳膜被她打穿了。
这位年轻的妈妈经不起挫折,心理素质太差,有着明显的虚荣心。其实作为父母应该正确面对孩子的不足,学会引导孩子在逆境中努力,在欣赏自己孩子的同时,也要认识孩子的缺点。
教育孩子时家长要知道:“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失败的家长!”作为家长,她们只有正确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才是明智之举。
一位父亲带十岁的孩子散步,在附近的集市上有一个卖牛肉面的小摊子。父亲和孩子都停下来围观。只见卖面的小贩将十几个碗一字排到桌子上,放酱油、盐、味精等,随后他加牛肉汤,最后把面放进砂锅里,一个砂锅放一把面,仅在刹那之间就放满了十几个砂锅,小贩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砂锅依次放到炭火上。做好十几碗面的前后,竟没有用到5分钟,而且还一边煮一边与顾客聊着天。
父亲和孩子看着小贩娴熟的技艺都有点呆了。
在他们从面摊离开的时候,孩子突然抬起头来说:“爸爸,我猜如果你和卖面的比赛卖面,你一定输!”
对于孩子突如其来的谈话,父亲莞尔一笑,并且立即坦然承认,自己一定会输给那个卖面的人。父亲说:“不只是会输,而且会输得很惨,我在这世界是会输给很多人的。”
这个父亲的回答是恰当的,可能换成另一父亲会说:
“那不一定,我只要干个几年,我会跟他一样好。”父亲的本意可能是告诉孩子,什么事情都是可以通过练习得来的,但他忽视了孩子问话的本来意图:爸爸和卖面的谁更强?爸爸这样回答,给孩子的信息是:爸爸比卖面的差,但爸爸不会勇敢地去承认的。这样,在孩子的心里,也就会在今后模仿大人,不愿去承认别人的优点。不愿承认别人优点的人,也就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些正是孩子爱面子的开始,这更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第一步。
但这一位父亲还说了一句:“不只会输,而且会输得很惨。我在这世界是会输给很多人的。”父亲在孩子的面前是伟大的,父亲能说“我在这世界是会输给很多人的”,对于孩子来说是父亲告诉孩子:不如人很正常,承认也不足为耻。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的教育会使孩子缺乏上进心的。其实我们不要担心,因为我们的专业教育者整天都在激励孩子上进,孩子缺乏的正是对上进的正确认识。如果孩子上进心太强,而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虚荣心,就会造成“死爱面子活受罪”的状况。
这对父子还在集市上散步,当然,父亲为刚才的事对孩子还在进行着强化教育。
他们在小吃店里看到伙计揉面粉做油条,看着油条在锅中胀大而充满神奇的美感,父亲就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炸油条的人。”
他们在包子馆,看见一个伙计包包子如同变魔术一样,动作轻快,手一捏就是一个包子,包子个个大小如一,晶莹剔透,这时,父亲又对孩子说:“爸爸比不上包包子的人。”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放眼这个世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否则,孩子就会以为自己了不起。教会孩子用平静、坦诚的心去观察自己,会发现自我是多么的渺小。在生活中,不要被那些浮华的东西冲昏头脑,在小事上为面子与人攀比,最后输掉的只会是自己的人生。所以要带领孩子正确剖析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放下不值钱的面子,这才是对孩子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