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使人走上不归路
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孩子的情绪就会低落,如果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孩子就会处于一种抑郁不安的状态,这种抑郁不安的状态有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的疾病——抑郁症。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在著作中提及抑郁症患者,可以说,抑郁症自古以来就困扰着甚至是残害着人们的身心。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可怕的“心理杀手”,以至于自己的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长,甚至是有的孩子因抑郁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关注和治疗,最终走上了绝路。
孩子有了严重的抑郁症后,就会整天都感到心烦意乱,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干什么事情都缺乏兴趣。这样的孩子往往是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交际的人。抑郁的孩子会有不愿意出头露面、孤僻、倔强的特征,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每年满怀希望地准备着高考的学子中,有2%的学生是高考把他们推向了抑郁症。开始可能是由于考前复习时用脑过度,常有头痛、失眠、恶心、食欲不振的感觉;在参加高考时,又会因心情紧张而出现心慌、脸色苍白、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落榜后或考试不如意时,孩子感到失落、烦闷。孩子会深深地感到自卑、失望和心情极不痛快。久而久之,孩子开始有了失眠、健忘、思维能力下降、多梦、腰酸等症状——这就是抑郁的倾向,它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孩子的情绪低沉,自我评价过低;同其他人的接触减少、成绩下降;有睡眠障碍、躯体不适等症状,这些都是抑郁所带来的恶果。
杜静上高三,17岁,是一个正值花季的漂亮女孩。她出身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贫困的家庭再加上杜静从小就聪明伶俐,家人对她的期望很大。她也很懂事,从小就勤奋好学,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里贫穷的状况,使自己的家人生活得好一些。因此,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她就埋头苦读,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她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都是名列前茅的。由于杜静把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在学校里她就很少交朋友,她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因此,杜静常常感到很孤单,特别是在上了高三以后,学习压力加大不说,特别是学校收的费用增多,这就加大了她父母的负担,这让杜静很是自责。
另一方面,杜静很难与同学相处,心里有与同学交往的渴望,但她不知道该怎样与他人相处,更不清楚应该如何去结交朋友。杜静还常与同桌因一些小事发生争吵,老师已经给她换了好几个同桌了。现在她甚至不敢和自己的同桌有更多的接触,她怕再和同桌发生矛盾。因此,上高三不久,杜静常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压抑感,但她自己又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她总是感到未来很迷茫,觉得一切都很不顺心,心里老是压着一份悲伤,就是考试拿了全校第一,她也没有了原来考第一的那份喜悦。以前自己感兴趣的事,现在看来都索然无味了,杜静对于自己的学习渐渐地失去了积极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她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这时的杜静不仅在情绪上忧郁愁苦,在生理上也出现了不良反应,她开始睡眠不好,常常被噩梦惊醒,而且胃口也不好。她感到很悲观、很压抑,常常想一死了之。
抑郁让可怜的杜静徘徊在生死的边缘,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候,没有人来排解杜静心中的苦闷,如果有的话,至少不会酿成后来的悲剧。但遗憾的是,杜静的抑郁症状被老师所忽视,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孩子是怎么回事,这使杜静渐渐陷入抑郁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就在一次高三年级外语考试后,由于成绩很不理想,杜静再也承受不了心里的抑郁给她带来的苦楚,她跳进了她常在堤上读书的那条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抑郁是可怕的,也是普遍存在的,更是容易被人忽视的疾病。美国心理健康协会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通常被认为是困扰成年人的问题,但事实上,抑郁症却影响着美国2.5%的儿童以及高达8.3%的青少年。可中国的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是否可能患有抑郁症并不了解,这项研究结果和上面的事例对我国的父母们,也许可以起到一点警示作用。
对于一个抑郁的孩子来说,他的生活态度通常是消极的。这样的孩子在与人相处时会丧失自尊和自信,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自我贬低。在做事的过程中,孩子毫无积极主动性,他们做事没有一个目标,更谈不上事前有一个计划。当他的生活状况发生大的转折时,或者仅仅是生活环境的一点点不如意,他就会精神不定和心神不宁,会因为百无聊赖而焦躁不安,有时会茶饭不思,更谈不上去好好地工作和学习,整个人都会跌入消极颓废的泥潭中。
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及时认识到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抑郁情绪,可能的话,还要耐心地帮孩子解决抑郁的心理问题,这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家庭教育中所必要的。当然,父母不可能解决孩子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可父母至少可以为孩子提供改变抑郁心理的建议,帮他们成长为有着良好适应能力的人。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理解和关心的环境里,加上父母对抑郁症也有所关注,孩子就可能不表现出来抑郁,时间长了,就是有这种不良的情绪,也可能会逐渐被淡化。所以,家长对孩子抑郁症的防范和治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