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是一个度的问题
虚荣,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过于追求表面上虚假的荣誉,也是一个人过于自尊的一种表现。有很强虚荣心的人,有时为取得大家的肯定,往往竭力地去追求浮华、虚名……他们会表现出一种不正常的荣誉观。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或许不知道或不全知道什么是虚荣;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可能也分不清究竟哪一件事是孩子虚荣心的表现;对于学校来说,每一个孩子不可能都被很细致地对待,对于虚荣的抵制,也只能笼统地对孩子做个大概要求,甚至有些资深的教育者,也分不清哪些是童心的再现,哪些是虚荣心的体现。有时,人们会把孩子的天性当作虚荣心来扼杀,他们把孩子对美的一切追求都判断为是虚荣心在作祟,往往会矫枉过正,使孩子无所适从。
什么是虚荣心的表现,它是没有一个严格标准的,它是根据人的经验去主观判断的,这对于一个有教育责任的人来说,他们的教育就显得很盲目。很多人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教育就毫无效果可言。同时,自己教育的失败,又会增加他们的苦恼,他们把这种苦恼全归于孩子的不争气。这就像检查一辆出轨的火车,他们总认为轨道无问题,翻车一定是火车的问题。其实并不是这样,造成火车出事的往往是轨道的问题。同样,教育者实施自己的教育时,很少有人检查自己教育的尺度和方向,他们把一切过错都归罪于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不知道这还有什么不妥,他们的困惑是:张三这样打扮,李四也在打扮,我心里也想这样做,这又有什么不对呢?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在日益发达的各种不同的媒体中,为他们行为的正确找到理论依据——这叫孩子克服虚荣心就更难了。另一方面,孩子面对父母时,他们从父母那里也找不到什么是虚荣的准确答案,即使是孩子想抵制虚荣,也是不知该从何处做起。
什么是虚荣,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每一个人的尺度是不一样的,这就要为人父母者自己去判断掌握。父母要把虚荣的尺度与自己的标准、社会的要求和孩子的实际这三者相结合,还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修正自己把握虚荣的尺度。
那么,在这里对于虚荣的判断,我们要给父母一个正确的方法,可孩子的哪些表现就证明他有虚荣的倾向呢?
(1)他们经常利用撒谎、投机、耍手段等不正常方法去猎取名誉,而且通常是不愿脚踏实地去做事。用这种方式获得名誉后,他还大力地宣扬自己的荣誉,并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荣誉;对没有获得荣誉的人他们还给予轻视的态度。
(2)他们在物质使用上总想获得他人的肯定,当别人不给予肯定,即使不置可否,他们心里也会很难受。在他们看来,不肯定就是对他们的否定。
他们好在同学中攀比,如看见别人穿了件新衣服,自己就一定也要买件漂亮的衣服;自己穿了双新鞋时,就会把脚伸给别人看,夸耀自己家的富足;他们还装作自己什么都知道,常说:“这有啥稀奇!”他们爱听表扬、受不了批评,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对家人大吵大闹,这样的孩子心理很容易失去平衡。
(3)在社交上好出风头。他们极力隐藏住内心的脆弱,在公众场合装作无比的强大;遇事时要么退缩,要么就在与人矛盾冲突中由于过于紧张而失手,由此而抱憾终身;他们装作强势是给一些人看的,想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如,低年级同学、学校的师长,还有自己心仪的异性等。
(4)他们在总认为天下唯我独尊的同时,嫉妒心也很强,他们会想办法攻击比自己强的同学和朋友,以此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不在学习上刻苦用功,但看到别人超出了自己,就会淡化他们向上追求的精神。
这四种是孩子有恶性虚荣的常见现象。注意,之所以用“恶性虚荣”这种说法,是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或多或少的有些虚荣,只是有人仅仅只表现在一个时间点上,属于正常的人性的弱点,而有的孩子的虚荣心则会致使性格扭曲。前者教育者极易调节或孩子自己知道调节,甚至有的是不需要父母在意的;后者则是我们所担心的,更是亟为需要父母给予孩子修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