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是逐渐培养的

自立是逐渐培养的

培养孩子,就是教孩子去跨越人生的台阶,生活、学习和工作……人的一生有无数级台阶,孩子在攀登这些人生的台阶时,不同的父母的做法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牵着孩子的手搀扶着上,有的是抱着孩子直接上,还有的是先教会孩子再叫孩子自己上……但是结果是,被家长牵着、搀扶着和抱着的孩子,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他们生活的保姆和“拐棍”。这些孩子往往在长大后难立足于社会,更别说大有作为了。

孩子依赖父母做事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同样,想要纠正孩子的这一行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在培养孩子自立的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尤为重要,过于仓促或激烈的矫正方法,不但会使孩子误认为自己长大后由于很多不足父母就不再喜欢他,而且会对他的心理造成伤害。所以说,对孩子自立的培养,最有效果的教育方式,就是从小就注意对他的自立教育。

杰姆夫妇是美国有名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他们十分注重孩子从小自立能力的培养,在他们的儿子一周岁左右刚会走路的时候,他和年轻的妻子一次把孩子带到公园的广场,等到要上台阶时,小男孩猛地挣脱开了母亲的手,孩子想自己爬上去。

如果是中国妈妈,这时肯定会惊出一身冷汗,她们不会允许孩子做这样的冒险,她们怕孩子摔倒、摔伤。对于孩子的这种举动,中国更多的妈妈要么是把孩子抱上去,要么是因孩子的这种“不轨行为”而“怒火中烧”。

这位美国妈妈则不同,当孩子手足并用地向上攀爬时,杰姆夫妇没有阻止孩子的意思,更没有抱他上去的想法。当孩子爬上第三个台阶时,孩子可能感到台阶有点高了,他回头看了一眼他的妈妈,眼睛里充满着求助。但杰姆夫妇并没有伸手去扶孩子,而是用充满慈爱的眼神来鼓励他。小男孩放弃了让父母抱他上去的想法,手脚并用很吃力地向上爬了起来。孩子那身崭新的衣服也被弄得都是灰尘,小手也脏了,但孩子最终还是爬上去了。杰姆夫妇这才上前抱起儿子,并在孩子那苹果般的脸蛋上满怀赞赏地亲了一口。

在美国,不仅是家庭教育指导师会这样教育孩子,很多家长也都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在美国的学校,有专门“收破烂”的地方。就是一些百万富翁的儿子,你也可以经常看到他在校园里拾垃圾,他们把收集起来的破纸、冷饮罐送给学校,向学校换取一些报酬。在中国,这种做法可能会遭到别人的笑话,自己也会拉不下脸来。但在美国,这些“拾破烂”的孩子不会觉得有什么难为情,反而觉得自己挣了钱,还会在同学面前感到自豪。有的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在孩子八九岁时,家长就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里去打工、送报挣零花钱,家长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家族就注重孩子小时候自立能力的培养。小洛克菲勒小时候的零花钱是要自己“挣”的,他给父亲做“雇工”。父亲平时便要他到田里干活,有时还要他帮着妈妈挤牛奶。他把账目记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再与父亲一起结算。小洛克菲勒做得很认真,在这中间他感到有无穷的趣味。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按照这种方法教育孩子。当然,孩子不是只要做了就行,家里还要定期检查孩子们做事的效果,效果不好或有谁不用心,那就一分零花钱也不要想从父母那里得到。

或许在中国,有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这样做。可能很多人还觉得这样做是对孩子的折磨,父母肯定也是个吝啬鬼。但洛克菲勒的家族让孩子这样做,当然不是因为吝啬,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想通过这种方法,鼓励并培养孩子艰苦自立的品格。孩子的劳动过程更是孩子接受考验和磨炼的经历。

如果中国的家长知道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孩子就很难给家长带来完全依赖父母的困惑。当然,一不小心孩子有了很强的依赖性,大事小事都是父母包办。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不要太急,要逐渐矫正孩子的依赖心,且在矫正时讲究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会有效果。

郑宇是个16岁的男生,今年已经高二了。如果妈妈不来收拾,他的房间总是凌乱不堪的。郑宇从来不知道收拾自己的房间。从郑宇上幼儿园开始,十一年以来,妈妈都是在每天晚上郑宇睡着后过来为孩子整理房间,并且把郑宇第二天要带的东西备好。每天早晨,郑宇也是靠妈妈催他起床,如果哪一天妈妈上夜班不在,郑宇肯定就会上学迟到。郑宇的大小事情都要由父母安排好的,哪天父母一旦不在,他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

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自理能力相当差,对父母产生依赖心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孩子逐渐成长,到了完全可以照顾自己时还依赖父母,这就不正常了。郑宇的父母很着急,他们要改变孩子的这种状况。

对于孩子的现状,郑宇的父母急在心里但慢在手上,他们知道矫正孩子任何一个缺点都不能太急。他们先给郑宇提出一些要求,让郑宇自己完成。有时父母也帮一下郑宇,当然,在帮的过程中,父母给孩子更多的是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中国人有这样一种心理:孩子就是长大了,在父母的眼中也还是个孩子。一个16岁的孩子,还正是学习紧张的时候,这使更多的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负担不起太多的东西,叫他去做事,会于心不忍——这也正是一些父母在教育上欠缺的地方。

其实,随着孩子生理的发展,他们的身体活动能力在增强,孩子内心的自主性也开始发展,独立性也在逐渐增强,这是一个人在生长过程中必然的现象,这也正是家长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好时机。这时坚持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己完成,对于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效果的。当孩子看到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许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家长依赖的心理。

在改变郑宇的过程中,郑宇的父母根据情况对郑宇提出一些适当的要求。他们的要求也不高,难度也不会太大,都是郑宇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知道,难度大的事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还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要求过低孩子会觉得没有挑战性,不能激起郑宇做事的兴趣。所以,郑宇的父母尽可能让他从小事做起,并要孩子和自己一道参加家务劳动,在劳动中教孩子做事,这样就培养了郑宇的自理能力,逐渐使郑宇变得有独立能力。

郑宇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运用一定的策略,改变孩子已形成的依赖心理。郑宇的父母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先了解孩子依赖心理形成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比如,郑宇每天早上的起床问题就让家人费了不少心思。郑宇每天都要父母叫醒,有时要叫好几次,可郑宇总赖在床上不起。一旦上学迟到了,反而会责怪父母没有及时把他拉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父亲对郑宇说:“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晚上你可以先上好闹钟,早晨靠闹钟叫你,今后再没有人叫你起床了,迟到了你自己来负这个责任吧。”当然,父亲对郑宇是很了解的,他知道儿子是很注重自己在班级里的形象的,他会觉得迟到很丢人。这样的明确要求效果很明显,以后只要闹钟一响,郑宇就立即跳下了床。

值得提醒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对孩子有耐心,不要因孩子做得不好去批评他们,或和孩子赌气不让他们做了,父母亲自去做,这样的教育心态就会使你的教育前功尽弃。无论孩子做得好不好,都要尊重他们的行为,因为能做就是最好的。夸奖了孩子,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被认可;针对孩子的不足,要委婉地告诉孩子:“如果再努力一点,你做得就会更好了!”让孩子的能力得到展现,孩子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就会感受到自尊和自信,这样,对于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也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