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使心灵禁闭

抑郁使心灵禁闭

抑郁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抑郁是多种不良情感的一种综合,它是痛苦、愤怒、焦虑、悲哀、自责、羞愧、冷漠等情绪复合的结果。

由于各人的心理素质不同,抑郁有时间长短、程度强弱之分。抑郁被称为“心灵的流感”,它是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的“坏”情绪。但这种情绪很少有人重视它,可很多人又都沉浸在抑郁的阴影中无力自拔,有的人因为抑郁而把自己的生命直接推向终点。

人在不同的状况下,总是拥有不同的心态,这种不同的心态,会引导人走不同的人生道路。同样的,不同的生活经历,面临不同的教育方式,身处不同的生长环境,使很多孩子会或多或少地陷入抑郁的困境。

抑郁是人情绪上的疾病,人们往往会因为认识上的不足,而忽视它在情绪上的存在。因此,不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需要了解抑郁,就是在自己平日的生活里,当有更多的不良情绪出现时,也需要我们及时做出诊断。

对于有抑郁心态的孩子来说,外人很难穿透他心理的壁垒,他总是把自己深锁在自己戴起的枷锁中,他一个人感受着没有任何现实的孤独、自责和种种不快。

由于抑郁是很多情感综合的结果,这使抑郁有较大的隐蔽性,很多家长往往看不出这一点。还有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文化学习上,他们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会在意的。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孩子的心理的不正常只能是精神病,中国的父母由于心理问题带孩子看医生可能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孩子患了精神病,并且已经到了语言和行为失常的地步了,这种现象在中国农村尤为常见。父母不清楚,孩子有时在心理上也会“伤风感冒”。因此父母在关心孩子身体和学习的同时,孩子心理的健康也是要关注的,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克服不良情绪。

当你的孩子有以下症状时,就可能是抑郁的表现了。

(1)与父母矛盾不断。

孩子先前很听父母的话,渐渐地不再跟父母沟通交流,更有甚者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从而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矛盾重重。一般表现为生活很懒散,乱扔衣物,做事效率低,不完成作业等;有的还表现为夜不归宿和离家出走。

(2)有病无因。

孩子在开始时只说身体上有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说他头痛头昏;有的说自己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

(3)无端生出不良的情绪。

孩子可能在生活中与人发生过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在常人看来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或者就是毫无原因,孩子便深感环境的压力大,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会用各种理由和借口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换环境。可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他还是认为环境不尽如人意,反复要求改变。当孩子达到既定目标时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在别人看来是喜悦的事他们却愁眉苦脸。有的在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或退学,严重的一进学校门口就感觉肢体无力等,当回到家中,他又一切正常。

因此,孩子抑郁的综合表现是:

(1)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对一些原来喜爱的事也没了兴趣,干什么都高兴不起来,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体验不出生活的快乐;

(2)他们不愿社交,故意回避熟人;

(3)他们对自己和未来缺乏信心,一点点的缺点或过失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尽的后悔;

(4)他们还会与失眠、食欲不振、疲劳、头痛常伴。他们精神倦怠、表情冷漠,生活弥漫着灰暗;

(5)自暴自弃。

这些是抑郁常见的现象,当然,孩子是否有抑郁症,也是通过这些现象综合来考察的。

当你的孩子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不要等闲视之,也不要去埋怨孩子,你要做的只是用你的心去矫正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