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现在的青少年,父母似乎很难管理他们,他们就像俗语说的那样:“要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打狗,他偏撵鸡”,于是,“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就成了父母对孩子最为统一的一句评价。很多父母在说出这样一句话的背后,往往是隐藏着很多对孩子的失望与无奈。但是家长的这种失望或无奈,并不能全归结为是孩子的错,其中的责任有的需要家长自己来负。
“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如果从一个很全面的角度来看,它的背面会隐含很多内容:
(1)孩子的想法要比父母的想法高明得多,甚至是家长的话根本就不对,孩子因此不顺从父母;
(2)孩子也有自己的正确想法,孩子想用自己的思路去做事;
(3)孩子正值逆反期,行为确实有些叛逆;
(4)本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坏孩子。
……
孩子的这些状况,父母都可以用“不听话”来概括,但在这些现象中,并不全都是消极的现象,其中有些孩子的表现,甚至是值得成人去赞赏的。可是,在一些父母的评价中,一句“现在的孩子不听话”,就把孩子的所有表现概括了。孩子“不听话”,叫人听起来总是不对的,对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来说,这是需要纠正的一个缺陷。于是,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放到了“要孩子听话”这个核心上来。“唯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这成了父母教育孩子时的一条“公理”——所有这些就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体现不出效果的原因,有的家长还因此使孩子走向叛逆,因为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
不管孩子的对错,家长都只要求孩子听自己的。错了的,孩子听父母的,这无可厚非,但要是孩子自己是对的呢?他还要听父母的,这是令孩子最反感的事——在自己是对的情况下听父母的,要么父母也是对的,只是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而已,要么父母根本就是错的。
这些事给孩子心理上带来的反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在孩子看来,父母是对的话,自己也不难理解其中的道理,这些对的道理也不仅仅是父母在向自己说,老师、电视上、课本里似乎都在说同样的话,这些老生常谈的大道理,孩子觉得家长的话一点新意都没有,孩子对父母说教的厌烦感觉就会慢慢产生。当父母与孩子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这又会强化孩子对父母心烦的感觉,渐渐地就会对父母越来越反感。比如在对一件事的解决方法上,父母可能只会拿出一种方法把事情解决掉就了事,但孩子却不同。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会想到继而去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这些办法与父母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起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于是,孩子就不会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办这件事了,但由于孩子自己的“不听话”,在面对父母反对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这种反对毫无道理——父母压制了自己做事的自主和创新,这就更增添了孩子对父母的反感情绪。不难看出,家长这时的教育只能增加孩子对他的反感,也是这种教育方式把孩子慢慢地推向叛逆的边缘。
父母错误的那一部分,是使孩子走向叛逆最直接的原因。也许有人会说,父母能意识到自己的对错。在这里,我们不敢否定天下所有父母的智商,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父母总会有一些失误。父母的这些失误,孩子就把它当作是父母教育自己的一部分,被孩子抓住的话,他不仅会对父母以前所有的话提出质疑,甚至会直接怀疑父母的能力。父母多有“现在的孩子不听话”的感叹,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现在的信息非常发达,孩子很容易判断出父母的错误,而且父母的错误还可以得到直接的验证,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孩子对父母的否定态度。这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就会威信全无,孩子就不会再听父母的话,和父母“对着干”的情绪就会产生,这时的孩子就基本上表现出叛逆的性格来了。
在这里,我们不是说不允许父母有所失误,问题是父母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是建立在“孩子不听话”的基础上而做出的决断,在父母看来,“孩子不听话”就是孩子不对,孩子不对时就要听自己的,父母这样去要求孩子,会使父母在不自觉中坚持了自己的错误,这在孩子看来就不是父母失误的问题了。
因此,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有这样的心理变化过程:正常的孩子——对家长的话烦心——对家长的话反感——怀疑父母的话——否定父母的能力——叛逆——和父母“对着干”。我们不难看出,孩子是一步一步走向叛逆的,然后才和父母“对着干”,在这每一步中,似乎都是家长在推动着孩子走向叛逆的,是父母自己把孩子逼向自己的对立面的。这对父母教育孩子来说是很可悲的,更可悲的是很少有父母注意到这个问题,父母往往是一心扑在孩子的教育上,到头来孩子还是不如自己的意,感到自己的教育对孩子没有什么效果——真的是孩子难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