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面子在惹祸

都是面子在惹祸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有爱面子的心理,只是不同的人,他们爱面子的强烈程度有所不同。在生活中,一个虚荣爱面子的人,一方面会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百般地掩饰,同时,他们又会极力地回避错误;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优点会在朋友中夸大,他们对于自己在生活中的一点点优势,会极力地在他人面前炫耀。比如有的家长,在和人谈到孩子的时候,假如他们家的孩子缺点很多,他们会回避孩子的话题;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相比有优势,他们就会在公众面前大谈他的孩子,并将事实进行夸大——大人这样的做法会给同事和自己的孩子都造成伤害:对于听者来说,如果他的孩子不如夸的人的孩子出色,他们会在下意识里认为,这个人在夸他自己孩子的同时,也是在贬低别人的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听到对于自己不切实际的夸赞,心里会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大人更是在无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虚荣心。

所以,逞强好胜、死要面子是一个人的悲哀,也是很可笑的。面子是一种支撑伪善的工具,它会培养和隐藏一个人的虚荣心。一般来说,爱面子、讲面子都是人的本能,但凡事有个度,如果爱面子到了活受罪的地步,结果就会不太好,生活也不会太快乐。

爱面子的心理作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这就是说父母的虚荣心强的话,一般培养出的孩子都很爱面子,一家人把面子看得很重要,尽管父母有时也教导孩子要活得真实,但在这样的家庭里,有许多忌讳的话不能讲,有许多被认为是家庭的阴暗面的,他们不准许孩子向外界说。这样的家庭攀比心理特别严重,对于比自己家条件好的家庭,他们很羡慕,但同时,因为自己的不如人而又在他们的心里隐藏着一分自卑。因为他们的孩子在这种家庭的氛围下活得很虚伪,所以当他们的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相比处于劣势时,孩子会和他们一样显得很自卑,孩子会对比自己条件优越的同伴持逃避态度;当他们积攒了一些优势时,他们又极力地去炫耀自己,同时他们又会贬低其他的人——这样的孩子很少有朋友,与他相处的人会感到他不实在,他渐渐地就会被同伴孤立起来。

当然,这样的孩子也会使家长有很多的不满意:

(1)别人有的东西他也要有。

(2)和其他的孩子总是有很多矛盾。

(3)常常欺骗家里人,不说实话。

……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往往会忽视自己给孩子的印象或者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他们不知道孩子的一些习惯往往与自己的行为有关。对于孩子上述的一些问题,他们更不会去找出问题的根本缘由,在他们看来,“别人有的东西他也要有”,只是孩子的无理取闹,他们把这件事看得很表面。“和其他的孩子总是有很多矛盾”,孩子之间的矛盾,不是哪一个的错——不护短的家长这样认为;有些护短的家长总会认为都是别人孩子的错,这是很糟糕的心态。至于说假话,这时大人的教育,往往只是在孩子面前用“你什么时候学会骗人了”这么一句悲叹,也就算对孩子进行教育了。

所以,这类父母就会这样教育他的孩子:

(1)用“那东西没有用!要它干吗?你傻呀”去斥责孩子。

(2)用“等几天我给你买比他更好的”去糊弄孩子。

……

当然,还会有“你什么时候学会骗人了?”这句。

教育就像治病,要从根本上找出原因,才能标本兼治。那种流于表面的,或者说是毫无力度的说教是不会有效果的。

比如对于爱面子的父母来说,当看到自己的孩子为攀比要求得到其他孩子一样的东西时,他们在允许或不允许孩子的要求时,在心理上都含有不正常的因素:

允许孩子的要求,不是因为孩子需要这件东西,而是因为其他孩子有,自己的孩子要是没有的话,自己就会感到很没面子,特别是听到孩子之间为这事吵闹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很尴尬。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并且对于没有这件东西的孩子的父母来说,他们也会感到一种“生活的优越”感。

不允许孩子的要求,也不是爱面子的父母不想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对于满足孩子的要求也有强烈的愿望,只是自己囊中羞涩而已,所以在孩子要求时,往往会冒出“等几天我给你买比他更好的”一句话去糊弄孩子。

对于虚荣的孩子来说,他想要这件东西,仅仅是别的孩子有,自己没有就会没面子,至于有没有用,那是另一回事,父母有没有钱也不是他考虑的事,重要的是先保住自己的面子要紧。当然,孩子也看准了大人的心态:自己在同伴面前缺乏优势,父母也会感到自己没面子。这就使孩子的要求有了底气,“别人有什么,我就要有什么”,这种要求在孩子的眼里就变成理直气壮的了。

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大人们,是否也是虚荣心很强、爱面子,这是能否有力教育孩子的关键。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教育好孩子,先不管方法上是否对头,看看自己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和榜样再说。

当然,不是所有爱面子的孩子的父母也是爱面子的,造成孩子爱面子的其他因素也很多,不全都是家庭的影响。但无论什么样的父母,往往在教育孩子时都会说“等几天我给你买比他更好的”诸如此类的话,他们误认为这就是教育。

其实,父母也明白孩子是在攀比,他们要么在教育孩子时底气不足,要么只对孩子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要么就用满足孩子来纵容孩子的虚荣。当孩子在攀比中吃了自酿的苦果时,父母往往会回过头来说:“我早就说过他,可孩子就是不听我的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