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说话
一些年少无知的孩子,他们十分注重自己在穿戴方面的时尚感,一旦家长不能满足,他们就会有很多不良的心态、习惯和行为。他们在生活中只会关注眼前的时尚,而忽视了自己的学业。就是一个表现不错的孩子,有时也会因为摆脱落后的窘境而走上邪路,这就是虚荣心的驱使。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他是不会意识到自己是虚荣的,更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虚荣而时尚。在孩子看来,追求时尚是一个人有档次的体现,他们不知道,如果对时下流行的东西总是抱有浓厚、强烈的情感,他们就会在自己的实际行为上装腔作势、缺乏真实,待人也会显得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而言,追时尚、赶流行,他们感觉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如果一个人不追求时尚,他们就会感到这个人是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比如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还在穿十年前的衣服,看见的人会怎么想,所以孩子感到人应该追求时尚。
面对一个追求时尚成瘾的孩子,我们纠正的办法,就是把一个时尚的实践者教育成为时尚的审美者和评价者,这就要为人父母的先去理解孩子,然后再教育孩子理解时尚,再进一步教育孩子去理解家里的实际生活状况。过于追求时尚的孩子,他们的年龄都相对偏大,对审美有一定的理解。所以,对这样的孩子要动之以情 ,晓知以礼,效果会比较好。
有一个大男孩,家境还可以,今年已经上高二了,他的学习成绩不错,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这个孩子的穿、戴、用在班里一直都是最时尚的,追星也很疯狂,当然思想也是很前卫的。作为班级的一个“小领导”,他把自己的这种风气还带到了班集体,就在要升到高三的时候,班里很多人受他的影响也“前卫”起来。在湖南卫视“超女”选拔赛的时候,孩子们的心里似乎不再装着学习,而是整天谈着《超级女声》。这个大男孩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用的是“超女”代言的产品,模仿的是“超女”的装扮,有时在作文中也掺杂着有关“超女”的素材……
老师找到他的家长,说男孩子这样下去,心思就不会在学习上,学习肯定会掉队;还说孩子已经带坏了班级的风气。
其实家长也很苦恼:在这一段时间里,家长发现他们的孩子变了,钱花多了不说,穿戴也“古怪”起来,在家里的自习也没以前认真了,他的心思全用在了追捧时尚的事上。
可能这里家长还不知道,这个时候班里其他孩子的追随,更加剧了男孩对时尚的用心,他会有一种成就感,他的虚荣心也在不断地膨胀,如果不加以阻止,这个孩子就会随之堕落下去。
于是,对于在孩子面前飙起的流行风,家长和老师进行了联手抓的策略。一方面,老师在学校里煞住这股歪风,但要想把孩子附在时尚中的心思拉到学习上来,还要家长的配合教育。在另一方面,这个男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把重点放在语言上,像“你该如何如何”这样的语言,他们闭口不提,更不用说他们会带有评判性质的言语了。他们的做法是这样的:
在一个周五,父亲说为使家里的生活过得更前卫,周六家里要举办一个“时尚大比拼”活动,参加的是孩子、爸爸、妈妈。题目是“我的时尚历程和时尚给了我什么”,要求参赛者用近三年所买的实物表现他的时尚历程,并说出时尚给自己带来的感触。优胜者可以获得家庭提供的1000元时尚基金,以此来鼓励他时尚生活。
孩子很高兴,参加的热情也很高。在周六,家中的三个人忙活开来,孩子把近三年所买的东西一一摆开:有上百件并没有穿过多久的名牌衣服、名牌鞋帽,有他现在早已不用的随身听:从装磁带的小录音机到mp4,还有好几个mp3、一个md以及cd播放器等,还有好几个电玩……可以说,在孩子的每一件物品中都能看到当时的流行时尚。
父母把他们近三年私人用的东西也一一摆开了。
展示是从孩子开始的,孩子很兴奋,一一列举着在当时时尚的大潮中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可以看出,他的每件东西都是在赶着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的教育有没有效果,关键是看方法。比如在孩子兴奋的评点中,有一个md,价钱当时是用了2500元,可两年不到,孩子已经不再用它了,当孩子在评价这个md时,有的家长会这样说:
“这么贵,你看太不值了吧!”
“买了你也不用,你还要买,这太亏了!”
“你不感到这是在糟蹋钱吗?”
……
如果家长这样说,家里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就不会再有了,孩子也不愉快,会对活动失去兴趣。当孩子在评价这个md时,他的父亲仅仅说一句:
“这是我当时用三个月的奖金给你买的。”
他的母亲插了一句:
“当时我们跑了三家商场才买到,但这使我们感受了新产品的魅力,也值。”
当孩子在评价一个mp4时,他的母亲笑着说:
“我当时看中了一款新手机,结果我把钱省给你买了,你要感谢我!”
……
孩子在评价每一件东西时,听着家长的话,似乎能感到自己在赶时尚的同时,其中更夹杂着父母的一分艰辛。孩子说完了他的东西,在孩子的评述中,旁观者可以看出孩子的东西仅仅是为赶时尚而已,很多东西都不太实用。
这时,轮到他的父母开始评述自己的物品了。他父母各自的东西不是很多,在父母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他们买这些东西的时候,并不是仅仅看重它的流行程度,而是它的实用性。他的父母指着他们的物品评价:
“这件衣服当时很流行,现在穿起来也还是好看的。”
“这件衣服我一直穿了两年。”
“这双鞋是你和儿子那双一道买的,你的是120元,儿子那双是400元吧!”
……
介绍完了各自的东西,到该谈感想的时候了。这时的孩子似乎已经没有先前的那种兴奋了,因为时尚给他带来的大部分只是在同学之中的炫耀,那种优势心理,他在这个时候是说不出口的,因为他知道那是自己的虚荣。时尚给了他什么?可能只有一时的高兴和得到在同学中炫耀的心理上的满足,他再也找不出其他的理由了。
他的父母在谈时尚给了他们什么时,他们把对时尚的认识说给孩子听,在无形中教化孩子。他已是一个大孩子,很多道理孩子是懂的。
在这次家庭活动中,孩子看到自己的时尚是建立在父母的艰辛之上的,这是他受到的教育之一。再者,看到自己先前买的东西都没有什么大用处,而自己还在继续这种愚蠢的行动,这对于一个高二的孩子来说,这是用自己的现实在教育自己,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时尚大比拼的结果很显然是孩子获胜,但孩子并没有接受那1000元奖金,而是把钱放到了父母的口袋里,从这个举动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是很有效果的。
孩子父母的这次活动,起到了几个方面的作用:
(1)活动很对孩子的胃口,孩子很容易接受。
(2)这种亲子的活动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更加深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3)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理解了时尚的真正含义、理解了父母的心。
(4)使孩子自己去感受自己的错误,并自己去校正。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法。这个男孩子的父母,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一次活动,不仅仅使孩子认识到追求时尚的真正意义,还使孩子更加认识到父母的辛劳。孩子明白了,自己的时尚生活对家庭来说是一种经济上的浪费,这种意识就会冲淡男孩子对于虚荣的追求,使他能透过浮华,实实在在地面对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