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大承气汤

009 大承气汤

古代的急症用方,传统的峻下热结方。具有兴奋肠管、促进肠蠕动、增加肠容积和肠血流量、保护肠黏膜屏障、防治内毒素血症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的作用,常用于发热性疾病或危重外伤后的极期,以脘痞、腹满、舌燥、便秘、神昏为特征。

【经典配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208)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212)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241)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24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252)阳明病,发热,汗多者。(253)发汗不解,腹满痛者。(254)腹满不减,减不足言。(255)下利……脉滑而数者。(256)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320)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321)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322)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下利,脉迟而滑者……下利,脉反滑者。(十七)

【推荐处方】生大黄20g,厚朴30g,枳实20g,枳壳30g,芒硝10g。以水1000mL,先煮枳实、枳壳、厚朴,取汤液500mL,入大黄,再煎煮取汤液300~400mL,将芒硝倒入,搅至融化,分2次温服。大便畅通后停服。

【方证提要】腹满痛,大便不解,谵语神昏,或烦躁不安或头部剧痛,发热多汗,脉滑数,口干燥者。

【适用人群】全腹部高度胀满,用手按压有明显的抵抗感及肌卫现象;大便秘结,有数日不解者,矢气极为臭秽,或泻下臭秽稀水或黏液便;昏睡或昏迷,说胡话,或烦躁不安,其病势多危重;舌红起芒刺或裂纹,舌苔黄厚而干燥或腻浊或焦黑如锅巴状者;脉象沉实有力,或滑数,或脉数而软。

【适用病症】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腹部高度胀满疼痛、大便不通为表现的疾病,如粘连型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动力型肠梗阻、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创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2)以烦躁、大便不通为表现的疾病,如肝昏迷、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柯兴综合征、肥胖症、高热不退、消化不良、牙痛、头痛等。

【注意事项】

(1)服用注意点:①只能服用头煎。如再次煎煮,汤液会变得苦涩,不利排便。②必须空腹服用。服后一小时内不宜进食,否则,影响泻下效果。③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2)煎法要点:①先煮枳、朴;②后下大黄;③芒硝溶服。因硝、黄煎煮过久,会减缓泻下作用。

(3)舌苔如薄白,提示肠道内无积滞,大黄要慎用。

(4)大承气汤虽属攻下剂,但不拘泥于大便干结,有的患者可以泻下稀水甚至黏液,但并不影响使用本方。关键是腹痛拒按,或腹部高度胀满。

(5)孕妇忌用或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