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麻黄汤
古代伤寒病的主方,经典的辛温解表方。有发汗、解热、平喘、镇咳、兴奋中枢等作用,适用于以无汗而喘或无汗身痛、脉浮有力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伤寒论》)
【经典方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3)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35)喘而胸满者。(3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46)脉浮者。(51)脉浮而数者。(52)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5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235)
【推荐处方】麻黄15g,桂枝10g,生甘草5g,杏仁15g。以水900mL,煮取汤液250mL,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无汗发热,头身疼痛或喘,脉浮紧者。
【适用人群】体格壮实,面色黄黯,皮肤干燥而粗糙,无光泽,有浮肿貌;平时无汗或少汗,容易受凉,汗出则舒;易身体疼痛,特别是腰痛或头痛;易胸闷、鼻塞、咳喘等。
【适用病症】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发热、肺炎、急性乳腺炎初期等。
(2)以运动不遂为表现的疾病,如脑梗死、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急性脊神经炎、脊髓膜瘤。
(3)以身体疼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颈椎病等。
(4)以皮肤干燥、无汗为表现的疾病,如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
(5)以浮肿为表现的疾病,如肾炎。
(6)以鼻塞气喘为表现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鼻炎、花粉症等。
(7)以盆腔器官无力脱垂为表现的疾病,如子宫脱垂、难产、脱肛、痔疮、尿失禁等。
【加减与合方】
(1)肌肉痛、浮肿者,加白术20g。
(2)关节痛再加附子15g。
(3)脉弱者,加黄芪20g。
(4)若汗多、怕热时,再加生石膏30g。
(5)肌肤甲错者,合桂枝茯苓丸。
【注意事项】
(1)肌肤白多汗者、极度消瘦者、心脏功能不全者、甲状腺机能亢进者、支气管哮喘者、严重贫血者慎用或忌用。
(2)本方可能导致心慌出汗,应避免空腹服用,不宜与咖啡、浓茶共饮。
(3)本方服用后可能导致睡眠困难或易醒,停药后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