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 乌梅丸

061 乌梅丸

古代治疗蛔厥的专方。也用于久利,有通阳止痛、止呕利、除烦等功效,适用于厥冷、腹部绞痛、烦躁、呕吐、腹泻为特征的寒热虚实交错的病症。

【经典配方】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伤寒论》)

【经典方证】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推荐处方】乌梅20g,黄连5~15g,黄柏5g,党参10g或红参5g,当归5g,细辛5g,肉桂5g,制附子5g,干姜5g,川椒5g。以水800mL,开盖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服时可冲服蜂蜜两汤匙。或按原方比例蜜丸口服,每次5g,每日2~3次。

【方证提要】呕吐,烦躁,厥冷,疼痛,久利者。

【适用人群】体瘦,脸色多黄,或青黄中浮红,手足冷,舌红,脉弦硬;有焦虑、抑郁,以及失眠;或呕吐、嗳气、反流、腹痛、腹泻,腹痛时腹部或有包块隆起攻冲;半夜或凌晨发病者居多。

【适用病症】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痛泻为表现的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糖尿病腹泻、直肠息肉、肠神经症等。

(2)以呕吐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胆道蛔虫病、胆囊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糖尿病胃轻瘫等。

(3)以焦虑为表现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痛经等。

【注意事项】

(1)本品含有马兜铃科植物细辛,肾病患者慎用。长期服用者,需定期复查肾功能。

(2)病缓者以丸治;病急者以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