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桂枝汤

028 桂枝汤

古代的强壮方和疲劳恢复方,经典的调和营卫方。具有解热、抗炎、镇静和镇痛作用,对血压和心率、胃肠运动、免疫功能、汗腺分泌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适用于以心动悸、腹痛、自汗出、消瘦、脉弱等为特征的疾病和虚弱体质的调理。

【经典配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imgimg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伤寒论》)

【经典方证】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12)头痛,发热,汗出,恶风。(13)下之后,其气上冲者。(15)外证未解,脉浮弱者。(42)病常自汗出者。(53)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54)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234)病人烦热……脉浮虚者。(240)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387)

【推荐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红枣20g。以水75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药后喝一碗热稀粥,并注意避风保暖。汤液呈淡褐色,味辛、甜。

【方证提要】气上冲,腹中痛,自汗,发热,脉浮弱者。

【适用人群】体形消瘦,胸廓扁平,皮肤白皙而细腻,比较湿润,腹壁薄,腹直肌紧张;舌质淡红或黯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或干腻;脉多虚缓,轻取即得,重按无力,一般心率不快;易出汗,汗后不舒服;易悸动,易头昏晕厥;体力低下,易疲劳、持久力差;易腹痛,腹痛呈阵发性;易失眠、多梦;对寒冷、疼痛敏感;体质的形成大多与大病、手术、化疗、过度用药、月经期、产后、大出血、创伤、剧烈运动、极度惊恐、寒冷、饥饿等刺激相关;先天禀赋不足、年高体衰、平素多病者比较容易出现。

【适用病症】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出汗异常为表现的病症,如产后或术后自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2)以发热、自汗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发热、持续性发热、手术后吸收热等。

(3)以对寒冷过敏、分泌物清稀为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4)以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过敏性紫癜、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5)以皮损不红、局部黯淡为表现的皮肤疾病,如痤疮、荨麻疹、湿疹、溃疡不愈合。

(6)以心悸、头晕、脉弱为表现的疾病,如低血压、排尿性晕厥、心脏病、贫血等。

【加减与合方】

(1)胸满腹胀、咳喘、痰多者,加厚朴15g,杏仁15g。

(2)便秘腹痛,加大黄10g。

(3)自汗盗汗、黄汗浮肿、小便不利者,加黄芪15g。

(4)汗多、食欲不振、脉沉迟者,加人参10g。

(5)头晕、项背拘急或腹泻者,加葛根30g

(6)胸腹部的搏动感明显者,加龙骨15g,牡蛎15g。

(7)荨麻疹、皮肤干燥者,合麻黄汤。

【注意事项】

(1)服用桂枝汤后,一般要喝热粥,并要温覆取汗,避风保暖,饮食宜清淡。

(2)肥胖之人,或发热恶寒无汗者,或发热、烦躁、口渴引饮、舌红、苔干或黄腻者,或吐血衄血、凝血机制障碍者,或心动过速者,当忌用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