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2025年09月26日
022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
古代的平喘固脱方。适用于以咳逆上气、心悸、头昏、多汗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炙)三两,五味子半升。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十二)
【推荐处方】茯苓20g,桂枝10g,肉桂10g,炙甘草15g,五味子15g。以水8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心悸,多汗,气短,头昏眼花,面红者。
【适用人群】消瘦,面色红,面部浮肿,或眼袋明显;易于气短,易于咳嗽气喘,乏力,多汗,头昏,心悸,眼前发黑或冒金星;脉弱。
【适用病症】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咳嗽、气喘为表现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不张、肺气肿、肺心病等。
(2)以头晕心悸多汗为表现的疾病,如低血压、心脏病、癔症、神经症等。
【加减与合方】
(1)咳逆上气、心悸、头昏、多汗、脉弱数者,加入山萸肉30g,龙骨15g,牡蛎15g。
(2)羸瘦而食欲不振者,加人参10g,麦冬30g。
[1]《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的用量较其他经方明显不同,黄芪仅一两一分,疑用量经后人改动。此处所录的防己黄芪汤为《备急千金要方》卷八风痹门所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