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 小青龙汤

065 小青龙汤

古代治疗水气病咳喘的专方。有散寒化饮的功效,适用于以恶寒、口不渴、痰唾涕等分泌物量多清稀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40)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41)病溢饮者。(十二)咳逆倚息,不得卧。(十二)妇人吐涎沫。(二十二)

【推荐处方】干姜10g,细辛10g,五味子10g,桂枝10g,生甘草10g,白芍10g,炙麻黄10g,姜半夏10g。以水1000mL,开盖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方证提要】咳喘,鼻鸣,痰液及涕多而清稀如水,口不干渴者。

【适用人群】面色多青灰色,难见面红光亮者;鼻涕、痰液呈水样,量多,口不干渴,畏寒;舌苔白、湿润,舌面水滑,口内清涎多。

【适用病症】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痰液清稀为特征的咳喘,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以鼻涕、眼泪清稀量多为表现的疾病,如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病毒性结膜炎、泪囊炎等。

(3)以浮肿和局部水肿为表现的疾病,如特发性水肿、声带水肿、渗出性中耳炎、鞘膜积液、急性肺水肿等。

【加减与合方】

(1)烦躁、口干者,加生石膏15g。

(2)体弱、心悸、喘促者,去麻黄。

(3)长期服用激素而面色灰黯者,加附子10g。

(4)支气管哮喘慢性期见面色黄、肌肉松弛、浮肿者,合玉屏风散。

【注意事项】

(1)本方服用后可能出现口干渴,是正常反应,不可饮用冷水或食用生冷水果。

(2)体质羸瘦者,不可多服本方,症状缓解后可改用桂甘龙牡汤、生脉散等。

(3)本方不宜久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