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复杂,病痛乘虚而入
生活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由于人心复杂,于是复杂了人事,复杂了生活。
生活本来很简单。金碧辉煌的豪宅,只是睡一张床而已;再昂贵的名车,去哪里的路程都是一样的;跑去打印店打印一份声明,与手写即就的纸笺,传达的意思毫无二致;在家门口的小店就能买到的绳子,出于习惯和迷信,偏要等到去更远的大超市购物时一并购买。不知何时开始,随着社会文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行为变得越来越不喜欢直接,这个社会,有时总在有意无意地使许多事情的程序复杂化,久而久之,我们也养成了复杂处理事务的习惯,并影响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孩提时,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简单,该学习时学习,下课铃声一响,就去疯玩。想干什么马上就做,如儿童的简笔画,寥寥数笔,简朴单纯。晚年的我们是时候回归这种简单的生活态度了!操劳了大半生,不要再将盛年打拼事业时繁复的处理手段带进退休后的生活中,你的年龄已经适应不了那种繁冗。
老柳曾是某国企的厂长秘书,为人细心,处事一丝不苟,深得厂长倚重。退休后,也许是几十年工作中养成的严谨、细致、周到的作风不知不觉移植到了家庭生活中,以至把退休后的家庭生活过得复杂甚至压抑。比如水龙头坏了,为了便宜几块钱,不在家门口购买,偏要跑去好几站公交路远的批发市场。临睡时总要习惯性地检查一遍家里所有的窗门才能安然入睡。茶水不小心溅到地板上,把拖把拿过来后,往往索性把家里的地板全拖上一遍,弄得家里人都不自在。
老柳的身体本来一直硬朗,但退休才三年,就出现头痛、失眠,手脚发胀,去医院检查,还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血栓。经人推荐,他买了一台家庭坐式治疗仪,但老柳嫌这么大件东西摆在客厅沙发旁边不美观,便把它收置在阳台上,每天和老伴要治疗时,才挪到客厅的电插头旁使用。结果身体不见好转,反倒每况愈下,就连老伴的病痛也多了起来。老柳自己除了身体下降外,还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
人们把事情弄得复杂,是一种过分的完美情结在心中作祟。总想做得更好,总有着过高的希求,唯恐简单就是粗糙。结果事情看起来是“完美”了,却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还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而心理上的问题常常会影响生理,滋生身体的疾病。
很多人,尤其是那些事业心强,工作出色的人,退休后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退休综合症,是因为退休后不懂得及时转变状态,无意识地把紧张、严谨的工作状态带入到生活状态中,忘记了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应该正好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过得舒适,是让你好好松懈下来,舒展每一根紧张的神经,调养身心。如果对待生活像对待工作一样苛刻、严谨,生活就会变得复杂,进而变得压抑。生活是由数不清的点滴细节组成的,一件小事或细节的复杂苛刻可能让人感觉不到什么,但许许多多点滴的复杂组合充斥在生活里,长年累月就会形成身心双重的紧张感,难免引发身心疾病,甚至像老柳这样波及家人的健康,因为一个家庭的生活状态是可以影响到全体家庭成员的。
习惯如果走入歧途,就会成为灾难。因为习惯固化了人们的思考模式,使生活成为机械化的程序,结果是复杂了你的生活和你的心情。你有了固定的轨道和角度,就可能只对自己的观念认可,无法接受别人的或者新的观念。一个人习惯性情绪越多,个性也就越萎缩,从而逐渐失去创新的想法和动力,使自己成为受习惯支配的机器。
在习惯的支配下,我们对这个嘈杂的世界、混乱的时空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劲,相反还习惯于为生活不断地制造麻烦的程序,也许只有到临终的时候,才会悲哀地发现,自己的一生,就这样自觉地成为一个复杂事物的零件,表面上主导着生活,其实一辈子被一种无形的复杂的力量所操控,不知谈何幸福?
切记,生活是为了使我们的身心舒适和放松的,它本身就是对工作的弥补。切勿迷失了生活的最终目标,拘泥于那些无谓的小节,把手段错当成目的,把方法当作成就。
生活的最高原则就是简单,越简单越好。如同水清则无鱼,简单的生活就像一个平平坦坦、一目了然的小花园,任何不速之客都无处藏身。复杂的生活就像到处是假山和路障,充满折叠冗余的空间和死角,自然容易滋生疾病,藏污纳垢。烦恼和疾病总是从那些阴暗的间隙中滋生出来的,这都是生活复杂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