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手脚,为自己而活

3.放开手脚,为自己而活

人生不过数十载,恍惚间匆忙而逝。直到走入生命尽头才恍然大悟,所得所失,不过如此,只有快乐和痛苦是无限的。有的人回顾此生,不免哀叹自己蹉跎了那么多岁月,虚度了那么多光阴,都是在为别人而活,从不曾按自己的意愿而争取过。于是,仰天长叹,如有来生,定不会活得如此辛苦,束缚重重。然而,来生却不再来。

我很欣赏我的老师韦女士晚年的生活观念。她和先生都是教师,两人退休后在一处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市郊买了一套百余平方米的商品房,离开了闹市的喧哗。小区旁边有一个小公园,早晨,夫妻二人去公园晨练,打打太极,晚上饭后也去公园散步,悠闲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天。跟许多老人不同,夫妻俩不常打牌,时不时去去老年大学,培养一些爱好,修身养性。在家里则看看书,看看DVD,先生经常练练书法,钓钓鱼。他们每年出去旅游,但次数不多,控制在三次左右。早在十多年前,夫妻俩在上海的独生女就已经做了全职太太,她邀请夫妻俩每年到上海住几个月,虽说是请父母过来享福,但去到上海后,夫妻俩很快发现自己不可避免地要帮忙带看孙女,还不如在家里自在。夫妻俩去了那一次后,便断然拒绝女儿的请求,说别损害他们享受老年生活的时光。这与许多老年人自告奋勇帮助带看孙子判然有别。老年人帮子女带孙子,既妨碍自己享受老年的生活,也容易造成一些问题和矛盾,如两代人育儿观念不同,孙子对父母情感的疏远等等。此后,韦女士夫妇至多每年去上海的女儿家里看望一两次,每次只住上半月左右,其余时间都住在他们在市郊的那处幽静的寓所,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养心怡情,悠游自在。夫妻俩现在已经快八十岁,依然身体健康,开朗愉快。

退休后的晚年是人生中一段重要的时光,如果不从功利的角度看,对许多人来说,它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因为你卸下了工作的负担,卸下了曾经养家糊口的生活快车对你的捆绑,曾经的你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为他人而活。对许多人来说,唯有到了晚年,才可能是最自由的,可以好好地为自己而活,去实施那些久久蛰伏在心中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一个30 岁的人,写信给一位百岁老人,诉说自己的苦衷。说自己从小就非常喜欢写作,可长大了却当了一名医生。他对医生这个职业一点都不感兴趣,仍想改行从事写作,但又担心年纪太大,为时已晚。老人看到信后,立刻给这位医生回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做你喜欢做的事,哪怕你已经80 岁了。”

医生收到信后,受到鼓舞,当机立断放弃了现有的工作,拿起了笔杆。这位医生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作家渡边淳一,而那位名叫摩西的百岁老人曾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位普通农妇。这位农妇在76 岁时因患关节炎而放弃了农活开始画画,80 岁时在纽约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轰动,在她101 岁辞世时留下了1600 幅作品。

由此可见,年龄不是问题。品味生活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为其他,去掉功利心,只为享受过程。哪怕像摩西一样七八十岁才开始也不晚。

遗憾的是,很多人到了退休后的晚年,依然不能为自己而活,还在为子女,甚至为孙子有操不完的心,做不完的事。表面上他们说这是没办法,因为子女也有困难,自己没那个悠然自在的福气,实际上心里却是心甘情愿,常常主动请缨,帮子女代劳。

其实他们没有想过,儿孙自有儿孙福,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不是天大的困难,人总能迈过去,年轻人的办法终归要比老人多。这世上还有许多没有父母的年轻人照样要生儿育女。老年人关心子女是人之常情,但不要过分介入,操劳了自己,不要总以为没有了自己,儿女将寸步难行。要像我的老师韦女士夫妇那样,断然拒绝儿女的请求,既保护了自己晚年自由的生活不受侵害,也不使儿女产生依赖性,其实也有利于儿女。

还有些时候,我们无能放开手脚为自己而活,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为了能够活出别人眼中的精彩,我们常常丢弃自己的意愿,总在别人的评价中寻找自我的价值。别人漫不经心的一句奚落,足以击垮我们所有的自信。其实又何必呢?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只会扰乱了我们自己的脚步,让自己活得愈加沉重。要知道人生的钥匙只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你有权打开自己生活中所有的锁扣,没必要听从任何人对你的指点。活着只为自己那是自私,而为了自己活着却是自在。

所以,请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要为了别人的眼光去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也不要因为别人的褒贬放弃自己的意愿。那样你的内心是煎熬的,无法获得宁静与快乐,人生匆匆几十年,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还在意着旁人的眼光,不敢放开手脚,率性而活,压抑着自己,这样的人生值得吗?

2015年6月7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拉开帷幕。一位86 岁的老大爷出现在南京一处考点,但他不是来送孙子的,而是来参加考试的。

据了解,这位老爷爷名叫汪侠,已经是第15 次参加高考了。自2001年高考打破年龄限制以来,当年72 岁的汪侠老人为圆他的大学梦开始参加高考,此后连续15年参加高考,但每次都铩羽而归。

汪侠老人1949年在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几十年,1999年取得医师职业资格证。遗憾的是由于时代和个人原因一直没能入大学深造,这成为老人挥之不去的心结。自2001年高考打破年龄限制后,退休后的汪侠老人便以耄耋之年圆大学之梦,一晃就是15年。

耄耋老人参加高考,这可是件新奇的事!周围的人也不乏异样的看法,说他瞎折腾,有毛病的都有。尤其是老人的事迹被新闻报道后,引起了全国的关注,网络上有的敬佩老人的精神,也有的质疑老人,说占用社会资源等等。

老人说:“我参加高考不为名、不为利,也不是为了出风头,更不会和年轻人争饭碗,我从医几十年,只是想系统地进行一番学习,进一步巩固技术,触类旁通,得到社会承认的学历,圆心中的一个梦。”

据悉,2002年汪侠老人被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破格“录取”为旁听生。大学五年他每天按时到校,和接近孙子辈的学生一起上课、做实验,49 门功课全合格,老师评价他医学基本功非常扎实。然而因无学籍,一直没能拿到毕业文凭。

这一次,老人第15 次出现在高考现场。“这次准备得挺充分,我不紧张,会尽自己最大努力。”老人乐观从容地说。

试问有多少老年人有汪侠老人这样的勇气,不惧外界的眼光和质疑之声,一心一意只为圆梦?不管老人能否得到大学文凭,他的晚年生活也是充实有意义的,因为他真正放开了手脚,率性而为,活出了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