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成夸父,反输掉了余生

3.做不成夸父,反输掉了余生

我很明白有些老人把自己置于快节奏中的心理。

有的人由于在单位里工作出众,举足轻重,习惯了优秀,故退休后的生活也不甘于普通人的平凡,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内容,把退休后的生活塞得满满的,觉得这样的晚年才有质量。

还有的人是为了弥补年轻时的梦想。比如有的人年轻时有成为音乐家的梦想,有的人想过当画家,还有的人想创办一个承载自己理想的公司,但由于阴差阳错没有走上心中理想的道路,也一直没有多少业余时间去实现。于是等到退休后,在卸下一身负担的轻松和寂寞中,年轻时的理想重新被唤醒……而这个时候,偏偏又感到人生的时间已经很有限了,于是他们便加快了那已经被远远落下的理想的车轮……

我曾经的一位老上级,对世界各地的文化地理、人文景观颇有兴趣,他一直有个梦想:周游世界。在尚未退休前就说过,将来退休有了时间,一定要把世界上所有值得去的地方都去一次。65岁退休后的他已经有了较多的积蓄,经济上不成问题,于是开始了他的周游世界之旅。他说趁现在身体还跑得动,得赶紧去游历,还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把世界周游个遍。

于是从新马泰到悉尼,从泰姬陵到金字塔,从加拿大的落基山到美国的夏威夷,从墨西哥的玛雅古迹到秘鲁的印加遗址,几乎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地的著名景点游览,有时候中途还不回来,游历完一个地方就直接飞越半个地球赶赴下一个计划中的地点,享受着工作时无法实现的周游世界的乐趣。

遗憾的是,我这位老上级没能完成他游遍世界的理想,于71 岁那年,他的脚步永远终止在了梦想的中途。

大约在68 岁的时候,他每游历过一个地方就会生一次病,有时候会感觉呼吸困难,经检查出现了心源性哮喘。他的身体向来硬朗,这并没有阻挡他旅程的步履,只是放慢了脚步,不再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地切换。70 岁时,他的哮喘加重,在一次旅游回来后昏厥,被送往医院急救。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还想去一次国内的杭州,那里有他大学时代的记忆。结果就在西湖边心绞痛昏厥,送医院经抢救无效后,永远离世。

医生告诫,老年人不宜频繁地远距离奔波,旅游的次数和间隔要适当。很多老人每次旅游回来,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身体不适。尤其像我那位老上级,大半年时间在世界各地奔来赶去,为了抓紧利用晚年的时间游遍世界,经常中途还不回来休息,而世界各地的气候、水土差异很大,从世界的一端猛地飞到另一端,只是半日之隔,对人体的承受和适应性而言却是一种考验。有时候游玩的快乐心情会暂时压制身体的感觉,其实身体已经悄悄在旅途中加速了自身的磨损。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年人旅游回来后多多少少会感到有些不适的原因。

你觉得人生有限,年近黄昏,要抓紧时间多做一些事来丰富老年生活,但世事就是这么吊诡,你越是抓紧时间,越是快步行进,留给你的时间可能越少,因为你是在以对健康的损害为快节奏做代价。就像神话传说中的夸父追日,夸父想要追赶太阳,把太阳摘下,于是不停地朝太阳奔跑,最终体力透支,渴死在中途。如果夸父不那么志在必得,不那么急不可待,而是怀着不计成果闲散淡然的心态朝着太阳的方向缓缓前行,赏玩沿途的风景,他的生命还会持续很久,而他的梦想(追日)也会持续更久,虽然不会真正抵达目的。

作为老年人,想在余生慰藉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件事情一定要告诉自己:此时的梦想应该只是作为你生活的一份享受,而不是作为必须实现的目标。也就是说,值得去做,但不计结果和成效,这才是应有的心态。

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但不要在心里给自己布置“作业”,老年人即使是学习,也应该是为了享受乐趣,而不是必求成果。制定了目标,就会有压力,你就会不知不觉加快生活的车轮,让病痛更早地找上自己。你最终会发现,不做计划,不计结果,仅仅是慢悠悠地享受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会为你的晚年赢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