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精解
一、选择题
(1)分析 按常用极限公式计算
,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此方程即可确定正确选项.
精解 由于,所以由题设得-1+a=1,即a=2.
因此本题选(C).
附注 不仅要记住下面两个重要极限公式:
而且还应记住以下三个常用极限公式:
(2)分析 将λy1+μy2代入y′+p(x)y=q(x),将λy1-μy2代入y′+p(x)y=0即可算出λ,μ的值.
精解 将λy1+μy2代入y′+p(x)y=q(x)得
λ[y1′+p(x)y1]+μ[y2′+p(x)y2]=q(x).(1)由于y1,y2都是y′+p(x)y=q(x)的解,即
y1′+p(x)y1=q(x),y2′+p(x)y2=q(x),
所以,将它们代入式(1),并注意q(x)≠0得
λ+μ=1.(2)
将λy1-μy2代入y′+p(x)y=0,与以上同样计算得
λ-μ=0.(3)
由式(2)、式(3)得
因此本题选(A).
附注 要记住一阶线性微分方程y′+p(x)y=q(x)的通解公式:
其中的每个不定积分只取相应的原函数.
(3)分析 按函数在驻点处取极大值的充分条件确定正确选项.
精解 由(由于x0。是可微函数g(x)的驻点,所以g′(x0)=0)知x0是f(g(x))的驻点.
由于
[f(g(x))]″=[f′(g(x))·g′(x)]′=f″(g(x))[g′(x)]2+f′(g(x))g″(x),所以
故f(g(x))在点x0处取极大值的充分条件是,即f′(a)g″(x0)<0,于是由g″(x)<0知,这个充分条件是f′(a)>0.
因此本题选(B).
附注 f(x)在驻点x0处取极值的充分条件有以下两种:
(ⅰ)在点x0的去心邻域(x0-δ,x0)∪(x0,x0+δ)内,
如果{,则f(x)在点x0处取极小值;
如果{,则f(x)在点x0处取极大值.
(ⅱ)如果f″(x0)>0,则f(x)在点x0处取极小值;如果f″(x0)<0,则f(x)在点x0处取极大值.
(4)分析 由于是在x充分大时比较函数f(x),g(x)和h(x)的大小,所以可从计算极限
入手.
精解 由于
所以当x充分大时,f(x)<g(x)<h(x).
因此本题选(C).
附注 应记住,
(5)分析 利用“当向量组Ⅰ可由向量组Ⅱ线性表示时,r(Ⅰ)≤r(Ⅱ)”的结论即可.
精解 先考察选项(A).
当α1,α2,…,αr线性无关时,由α1,α2,…,αr可由β1,β2,…,βs线性表示,得
r=r(α1,α2,…,αr)≤r(β1,β2,…,βs)≤s,
即r≤s.
因此本题选(A).
附注 (ⅰ)应记住分析中所述的结论,它在许多场合下是有用的.
(ⅱ)本题也可以按以下定理直接得到正确选项:
设向量组α1,α2,…,αr可由向量组β1,β2,…,βs线性表示,如果r>s,则向量组α1,α2,…,αr线性相关.
(6)分析 利用实对称矩阵A可相似对角化,从而只要根据题设条件确定A的特征值即可.
精解 由A是四阶实对称矩阵知A可相似对角化,即
其中λ1,λ2,λ3,λ4是A的特征值.由A满足A2+A=0知这些特征值是方程λ2+λ=0的根,于是λ1,λ2,λ3,λ4为0或-1.由于r(A)=3,所以这些特征值中有且仅有一个为0,其余均为-1.
因此本题选(D).
附注 应记住以下两个结论:
(ⅰ)实对称矩阵不仅可以相似对角化,而且还可以正交相似对角化与合同对角化.
(ⅱ)当n阶矩阵A满足f(A)=O(其中f(A)=a0Am+a1Am-1+a2Am-2+…+amEn,En是n阶单位矩阵)时,A的特征值都是方程f(λ)=a0λm+a1λm-1+a2λm-2+…+am=0的根.
(7)分析 利用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F(x)的性质:P(X=a)=F(a)-F(a-),即可算出P(X=a)的值.
精解 由分布函数性质知
因此本题选(C).
附注 本题的随机变量X既不是离散型的(因为y=F(x)的图形不是阶梯形的),也不是连续型的(因为F(x)不是连续函数).
(8)分析 利用概率密度f(x)的性质及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和均匀分布概率密度的性质确定正确选项.
精解 由f(x)是概率密度得
,即
由于f1(x)是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所以
由于f2(x)是[-1,3]上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所以
将它们代入式(1)得,即2a+3b=4.
因此本题选(A).
附注 应记住以下结论:
(ⅰ)设X~N(μ,σ2)的概率密度为f(x),则,特别当μ=0时,有
(ⅱ)设X~U(a,b),则当[c,d]⊆[a,b]时,
二、填空题
(9)分析 按隐函数求导方法计算
精解 所给方程可写成
上式两边对x求导得
显然,x=0时y=0,将它们代入上式得
附注 对求导时,首先应把x移到积分号之外.
(10)分析 按旋转体体积计算公式计算.
精解 G绕x轴旋转一周所得空间区域的体积为
附注 曲边梯形D={(x,y)|a≤x≤b,0≤y≤f(x)}绕x轴旋转一周而成的旋转体体积;
当反常积分收敛时,无界曲边梯形G={(x,y)|a≤x<+∞,0≤y≤f(x)}绕x轴旋转一周而成的旋转体体积
(11)分析 按收益弹性定义计算R(p).
精解 由于,所以收益弹性
因此由题设得
即
两边积分得,即
将R(1)=1代入式(1)得,即
将它代入式(1)得
附注 设函数f(x)可导,则它在点x处的弹性定义为,但当f′(x)<0时,应为
题中的收益R(p)是p的增函数,所以有.因此收益弹性
(12)分析 按(-1,0)是曲线y=x3+ax2+bx+1的拐点的必要条件计算b的值.
精解 由于(-1,0)是曲线y=x3+ax2+bx+1的拐点,所以有
即
由此得b=3.
附注 点(x0,y0)是曲线y=f(x)的拐点的必要条件是
(13)分析 利用矩阵运算,写出用A-1+B表示A+B-1即可.
精解 由于
A+B-1=A(E+A-1B-1) (E是三阶单位矩阵)
=A(B+A-1)B-1=A(A-1+B)B-1,
所以,
附注 关于矩阵的行列式的以下结论应记住:
设 A,B都是n阶矩阵,k是常数,则
|kA|=kn|A|,
|AB|=|A||B|,
当A可逆时,
此外, |A∗|=|A|n-1 (n≥2),
|A|=λ1λ2…λn (其中,λ1,λ2,…,λn是A的n个特征值).
(14)分析 按随机变量数学期望性质计算ET.
精解 (X是总体,由题设知X~N(μ,σ2))
=D(X)+(EX)2=σ2+μ2.
附注 实际上,T是X21,X22,…,X2n(理解成来自总体X2的简单随机样本)的均值,所以由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数学期望,可直接得到ET=E(X2).
三、解答题
(15)分析 所给极限是0∞型未定式极限,先将函数指数化,然后计算型未定式极限
精解
由于
其中
将式(3)、式(4)代入式(2)得
将它代入式(1)得
附注 题解中证明了.现可把它推广为
(其中正值函数α(x)满足
).
本题的有关计算方法见提高篇01.
(16)分析 D如图B.10.1的阴影部分所示,它关于x轴对称,所以先用对称性化简所给的二重积分.
精解
(1)
这是由于D关于x轴对称,x3+3xy2在对称点处的值彼此相等,所以,其中
,0≤y≤1}.3x2y+y3在对称点处的值互为相反数,所以
图 B.10.1
将式(2)代入式(1)得
附注 本题的计算有两点值得注意:
(ⅰ)在计算二重积分之前,应根据D的对称性化简二重积分.
(ⅱ)虽然D1是角域的一部分,但使用极坐标计算是复杂的.
本题的有关内容及计算方法见提高篇12.
(17)分析 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计算u的最值.
精解 作拉格朗日函数
F(x,y,z)=xy+2yz+λ(x2+y2+z2-10),
则 ,
,
于是由得
将式(1)代入式(3)得
z=2x (这里利用λ≠0),(5)
将式(5)代入式(2)得
5x+2λy=0.(6)
式(1)·y-式(6)·x得 y2-5x2=0,即
将式(5)、式(7)代入式(4)得 x=±1.从而,u在约束条件x2+y2+z2=10下的可能极值点为和
由于,
,所以u在约束条件x2+y2+z2=10下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附注 (ⅰ)要熟练掌握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计算二、三元函数的条件极值.
(ⅱ)题解中应注意,F(x,y,z)=xy+2yz+λ(x2+y2+z2-10)的λ≠0.
本题的有关计算方法见提高篇11.
(18)分析 (Ⅰ)由于两个定积分的积分区间相同,所以只要比较(0,1)内[ln(1+t)]n与tn(n=1,2,…)的大小即可.
(Ⅱ)利用(Ⅰ)的结论和数列极限存在准则Ⅰ,计算
精解 (Ⅰ)由于对n=1,2,…,, 所以
与
可以理解为连续函数|lnt|[lnI|(1+t)]n与tn|lnt|(它们在t=0处都取值为0)在[0,1]上的定积分,所以只要比较这两个函数在(0,1)上的大小,即比较[ln(1+t)]n与tn在(0,1)上的大小即可.
当0<t<1时,0<ln(1+t)<t,所以对n=1,2,…有
[ln(1+t)]n<tn,
于是有
|lnt|[ln(1+t)]n<tn|lnt|.
从而,对n=1,2,…有
(Ⅱ)由(Ⅰ)的证明知,对n=1,2,…有
其中,
所以有
且
于是,由数列极限存在准则Ⅰ得
附注 本题(Ⅱ)也可以不利用(Ⅰ)的证明结果,直接计算,具体如下:
由于,对于n=1,2,…有
并且 (由于nl→im∞lnn2=0,
是收敛的反常积分),所以,由数列极限存在准则Ⅰ,知
本题是综合题,其有关内容见提高篇02,05.
(19)分析 (Ⅰ)虽然利用积分中值定理由可得 f(η)=f(0),但这里的η∈[0,2],不符合要求,因此作辅助函数
,并对它在[0,2]上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Ⅱ)想法在[2,3]上寻找一点η1,使得f(0)=f(η)=f(η1),则可由罗尔定理推得问题的结论.
精解 (Ⅰ)记,则函数F(x)在[0,2]上可导,于是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知,存在η∈(0,2),使得
F(2)-F(0)=F′(η)(2-0),即
由此利用题设,证得存在η∈(0,2),使得f(η)=f(0).
(Ⅱ)由于函数f(x)在[2,3]上连续,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M与m,则
于是由介值定理知,存在η1∈[2,3],使得
由此可知,f(x)在[0,η]和[η,η1]上都满足罗尔定理条件,因此分别应用罗尔定理得ξ1∈(0,η)和ξ2∈(η,η1),使得
f′(ξ1)=f′(ξ2)(=0).
于是,f′(x)在[ξ1,ξ2]上满足罗尔定理条件,因此存在ξ∈(ξ1,ξ2)⊂(0,3),使得f″(ξ)=0.
附注 当f(x)在[a,b]上连续,在(a,b)内可导时,要证明存在ξ∈(a,b),使得f′(ξ)=0,只要在[a,b]上找到不同的两点x1,x2,使得f(x1)=f(x2)即可.
当f(x)在[a,b]上连续,在(a,b)内二阶可导时,要证明存在ξ∈(a,b),使得f″(ξ)=0,只要在[a,b]上找到不同三点x1,x2,x3,使得f(x1)=f(x2)=f(x3)即可.
本题是综合题,有关内容与证明方法见提高篇04.
(20)分析 (Ⅰ)由方程组Ax=b有两个不同的解知(
是Ax=b的增广矩阵),由此可以算出λ,a.
(Ⅱ)将(Ⅰ)算得的λ,a代入Ax=b,计算它的通解.
精解 (Ⅰ)由方程组Ax=b有两个不同的解知
r(A︙b)=r(A)<3.
对(A︙b)施行初等行变换:
由此可知,λ,a必须满足:
即
λ=-1,a=-2.
(Ⅱ)当λ=-1,a=-2时,方程组Ax=b的增广矩阵如下:
所以,Ax=b与方程组
同解.式(1)的导出组有基础解系(1,0,1)T.此外,式(1)有特解,所以,式(1),
即Ax=b的通解为
附注 应熟练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求通解的方法.
n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有唯一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中
是增广矩阵),有无穷多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21)分析 设A的对应特征向量α1=(1,2,1)T的特征值为λ1,由此建立方程组求得a及λ1,然后将算得的a代入A,算出A的其余特征值与对应的特征向量,确定正交矩阵Q.
精解 由题设可知,正交矩阵Q的第1列应是实对称矩阵A的特征向量,所以A有特征向量α1=(1,2,1)T,设它对应的特征值为λ1,则(λ1E-A)α1=0(其中E是三阶单位矩阵),即
由此得方程组
解此方程组得a=-1,λ1=2.
将a=-1代入A得
由于
所以A有特征值λ1=2,λ2=5,λ3=-4.
设对应λ2=5的特征向量为x=(x1,x2,x3)T,则x满足(5E-A)x=0,即
由于
所以方程组(1)与
同解,从而可取x为α2=(-1,1,-1)T.
设对应λ3=-4的特征向量为y=(y1,y2,y3)T,则
即
所以可取α3=(-1,0,1)T.
显然α1,α2,α3两两正交,现将它们单位化得
所以,取(正交矩阵),它使
附注 本题是综合题,其有关内容及计算方法见提高篇18,20.
(22)分析 先算出关于随机变量X的边缘概率密度fX(x),然后计算A与fY|X(y|x).
精解 由于
所以由得
,即Aπ=1,因此
将代入f(x,y)及fX(x)得
所以对x∈(-∞,+∞)有
附注 在题解中有
它们是利用概率论的有关结论得到的,具体计算如下:
由于
其中是随机变量
的概率密度,所以
同样可以得到
(23)分析 (Ⅰ)随机变量X可能取的值为0,1;Y可能取的值为0,1,2。于是计算各个概率P(X=i,Y=j)(i=0,1,j=0,1,2)即得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分布.
(Ⅱ)根据(Ⅰ)算得的(X,Y)的概率分布算出E(XY)与EX·EY,即可得到Cov(X,Y).
精解 (Ⅰ)由于
所以(X,Y)的概率分布用表表示为
(Ⅱ)由表可知
(X,Y)关于X的概率分布为
所以
(X,Y)关于Y的概率分布为
所以
因此,
附注 二维随机变量(X,Y)不论是离散型的,或是连续型的,其协方差往往用公式
Cov(X,Y)=E(XY)-EX·EY
计算,比较快捷.
本题是综合题,其有关内容及计算方法见提高篇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