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精解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精解

一、选择题

(1)分析 计算极限978-7-111-46013-8-Part02-835.jpg即可.

精解 x=0是函数gx)的间断点,由于

978-7-111-46013-8-Part02-836.jpg

所以x=0是gx)的可去间断点.

因此本题选(B).

附注 设x0是函数φx)的间断点,如果978-7-111-46013-8-Part02-837.jpg978-7-111-46013-8-Part02-838.jpg都存在,则称x0φx)的第一类间断点.特别地,当978-7-111-46013-8-Part02-839.jpg(即978-7-111-46013-8-Part02-840.jpg存在)时,称x0φx)的可去间断点;当978-7-111-46013-8-Part02-841.jpg时,称x0φx)的跳跃间断点.

(2)分析 先用分部积分法计算978-7-111-46013-8-Part02-842.jpg,然后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确定正确的选项.

精解978-7-111-46013-8-Part02-843.jpg

=矩形OBAC的面积-曲边梯形OBAD的面积

=曲边三角形ACD的面积.

因此本题选(C).

附注 当fx)≥0(x∈[ab])时,

978-7-111-46013-8-Part02-844.jpg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有时可快捷地算得定积分,例如,当a>0时,978-7-111-46013-8-Part02-845.jpg

(3)分析 用定义计算f′x(,0,0)和f′y(0,0),确定正确选项.

精解 由于

978-7-111-46013-8-Part02-846.jpg

不存在,所以f′x(0,0)不存在.

由于

978-7-111-46013-8-Part02-847.jpg

所以f′y(0,0)存在.

因此本题选(B).

附注 计算函数fxy)在点(x0y0)处的偏导数时,往往从定义出发.

(4)分析 用极坐标将Fuv)表示成积分上限函数,然后计算978-7-111-46013-8-Part02-848.jpg

精解 由于

978-7-111-46013-8-Part02-849.jpg

所以,978-7-111-46013-8-Part02-850.jpg

因此本题选(A).

附注 由于积分区域Duv是角域的一部分,且被积函数是x2+y2的函数,所以宜用极坐标计算所给的二重积分.

(5)分析 由A3=O,按可逆矩阵定义判定正确选项.

精解 由A3=OE-A3=E.即(E-A)(E+A+A2)=E,所以矩阵E-A可逆.

A3=OE+A3=E,即(E+A)(E-A+A2)=E,所以矩阵E+A也可逆.

因此本题选(C).

附注 本题也可从矩阵A的特征值入手求解:

λA的特征值,则由A3=Oλ满足λ3=0,从而λ=0,即A的特征值全为零,因此E-AE+A的特征值都全为1.由此推得E-AE+A都可逆.

(6)分析 从“实对称矩阵合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具有相同个数的正特征值与负特征值”入手选择正确选项.

精解 由于|A|=-3<0,所以A的两个特征值中必有一正一负.

由于

978-7-111-46013-8-Part02-851.jpg

所以选项(A),(B),(C)的矩阵的特征值或全为正,或全为负,故矩阵A不可能与它们合同,应排除.

因此本题选(D).

附注 记E是二阶单位矩阵,则

978-7-111-46013-8-Part02-852.jpg

所以,选项(D)的矩阵的特征值为-1,3,确实是一正一负,因此A与978-7-111-46013-8-Part02-853.jpg合同.

(7)分析 按随机变量Z的分布函数定义确定正确选项.

精解 记Z的分布函数为FZx),则 FZx)=PZx)=P(max{XY}≤x

=PXxYx)=PXxPYx)=F2x).

因此本题选(A).

附注 应记住以下结论:

设随机变量XY独立同分布,且X的分布函数为Fx),则U=max(XY)与V=min(XY)的分布函数分别为F2x)与1-[1-Fx)]2.

(8)分析 排除其中三个不正确选项即可.

精解 由ρXY=1知XY正相关,因此选项(A)、(C)排除.

如果Y=2X-1,则EY=E(2X-1)=2×0-1=-1,这不符合YN(1,4),所以选项(B)也应排除.

因此本题选(D).

附注 这里给出选项(D)为正确的证明:

978-7-111-46013-8-Part02-854.jpg

由于DY-2X)=DY-4DX=0,代入上式得1≥PY=2X+1)≥1,所以

PY=2X+1)=1.

二、填空题

(9)分析 只要利用函数fx)在点c处连续即可确定c的值.

精解 由于函数fx)在(-∞,+∞)上连续,特别在点x=c处连续,所以有

978-7-111-46013-8-Part02-855.jpg,即 978-7-111-46013-8-Part02-856.jpg,由此得到978-7-111-46013-8-Part02-857.jpg,即c3+c-2=0,或者(c-1)(c2+c+2)=0.因此c=1.

附注 分段函数fx)有两个分段点x=-cc,但fx)是偶函数,所以fx)在点x=c处连续必在点x=-c处也连续,因此只要考虑点x=c即可.

(10)分析 先算出函数fx)的表达式,再计算定积分.

精解 由于978-7-111-46013-8-Part02-858.jpg

所以 978-7-111-46013-8-Part02-859.jpg

从而978-7-111-46013-8-Part02-860.jpg

附注 由978-7-111-46013-8-Part02-861.jpg写出fx)的表达式问题,在初等数学中已多次见到过.

(11)分析 先利用D的对称性化简二重积分,然后用极坐标进行计算.

精解 978-7-111-46013-8-Part02-862.jpg978-7-111-46013-8-Part02-863.jpg978-7-111-46013-8-Part02-864.jpg

附注 对于二重积分而言,总是先按积分区域对称性进行化简,然后再计算.

(12)分析 所给微分方程可改写为978-7-111-46013-8-Part02-865.jpg,然后按一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通解公式计算即可.

精解 由于xy′+y=0可改写成978-7-111-46013-8-Part02-866.jpg.它的通解为

978-7-111-46013-8-Part02-867.jpg

y(1)=1代入上式得C=1.于是所求的解为978-7-111-46013-8-Part02-868.jpg

附注 所给微分方程也可改写成

978-7-111-46013-8-Part02-869.jpg

由此可得通解为lnxy=lnC,即978-7-111-46013-8-Part02-870.jpg

(13)分析 由矩阵A的特征值算出矩阵4A-1-E的特征值,即可得到行列式|4A-1-E|的值.精解 由矩阵A的特征值为1,2,2得A-1的特征值为1,978-7-111-46013-8-Part02-871.jpg978-7-111-46013-8-Part02-872.jpg,所以4A-1-E的特征值为4×1-1,978-7-111-46013-8-Part02-873.jpg978-7-111-46013-8-Part02-874.jpg,即3,1,1.因此

|4A-1-E|=3×1×1=3.

附注 关于n阶矩阵A的特征值的以下结论是常用的:

(ⅰ)设A有特征值λ,则当A可逆时,A-1有特征值978-7-111-46013-8-Part02-875.jpgA有特征值978-7-111-46013-8-Part02-876.jpg

(ⅱ)设A有特征值λ,则fA=a0An+a1An-1+…+an-1A+anEEn阶单位矩阵)有特征值fλ)=a0λn+a1λn-1+…+an-1λ+an.

(14)分析 按泊松分布及其数字特征计算.

精解 由于EX2=DX+(EX2=1+1=2,所以

978-7-111-46013-8-Part02-877.jpg

附注 要熟记以下结论:

X~πλ)时,X的概率分布为

978-7-111-46013-8-Part02-878.jpg

并且EX=DX=λ.

三、解答题

(15)分析 所给极限是978-7-111-46013-8-Part02-879.jpg型未定式极限,先用等价无穷小代替进行化简后再用洛必达法则计算.

精解 978-7-111-46013-8-Part02-880.jpg附注 计算978-7-111-46013-8-Part02-881.jpg型未定式极限时,总是先进行化简,其中用等价无穷小代替是化简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题的有关计算方法见提高篇01.

(16)分析 (Ⅰ)将所给方程两边求全微分(利用全微分形式不变性),即可得到dz.

(Ⅱ)将(Ⅰ)中算得的978-7-111-46013-8-Part02-882.jpg978-7-111-46013-8-Part02-883.jpg代入u后,计算978-7-111-46013-8-Part02-884.jpg

精解 (Ⅰ)将所给方程两边求全微分得

d(x2+y2-z)=dφx+y+z).

利用全微分形式不变性得

2xdx+2ydy-dz=φ′(dx+dy+dz),

所以

978-7-111-46013-8-Part02-885.jpg

(Ⅱ)由式(1)可得

978-7-111-46013-8-Part02-886.jpg

将它们代入u

978-7-111-46013-8-Part02-887.jpg

所以,

978-7-111-46013-8-Part02-888.jpg

附注 计算由方程确定的隐函数z=zxy)的全微分,通常采用对方程两边求微分,然后利用全微分形式不变性算出全微分dz,这样做比较快捷.

本题的有关计算方法见提高篇10.

(17)分析 将D用曲线xy=1划成两块,然后计算二重积分.

精解 将D用曲线xy=1划分成D1D2,如图B.08.1所示,则

978-7-111-46013-8-Part02-889.jpg

所以

978-7-111-46013-8-Part02-890.jpg

978-7-111-46013-8-Part02-891.jpg

978-7-111-46013-8-Part02-892.jpg

图 B.08.1

附注 二重积分978-7-111-46013-8-Part02-893.jpg也可直接计算,具体如下:

用直线978-7-111-46013-8-Part02-894.jpgD2划分成D3D4两块(如图B.08.2所示),于是

978-7-111-46013-8-Part02-895.jpg

本题的有关计算方法见提高篇12.

(18)分析 (Ⅰ)由于

978-7-111-46013-8-Part02-896.jpg

图 B.08.2

978-7-111-46013-8-Part02-897.jpg

所以只要证明978-7-111-46013-8-Part02-898.jpg即可.

(Ⅱ)只要证明对任意x∈(-∞,+∞),有Gx+2)=Gx)即可.

精解 (Ⅰ)由于

978-7-111-46013-8-Part02-899.jpg

所以,对任意t∈(-∞,+∞)有

978-7-111-46013-8-Part02-900.jpg

(Ⅱ)对任意x∈(-∞,+∞),有

978-7-111-46013-8-Part02-901.jpg

所以Gx)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附注 设φx)是周期为T的周期函数,则它有以下的积分性质:

978-7-111-46013-8-Part02-902.jpg

本题的有关计算方法见提高篇07.

(19)分析 第一年能提取19万元,则一开始至少存978-7-111-46013-8-Part02-903.jpg万元,

第二年能提取28万元,则一开始至少存978-7-111-46013-8-Part02-904.jpg万元,

n年能提取10+9n万元,则一开始至少存978-7-111-46013-8-Part02-905.jpg万元,

由此可以推出A至少是多少万元.

精解 978-7-111-46013-8-Part02-906.jpg978-7-111-46013-8-Part02-907.jpg

其中 978-7-111-46013-8-Part02-908.jpg

978-7-111-46013-8-Part02-909.jpg

将式(2)、式(3)代入式(1)得

A≥200+3780=3980,

A至少应为3980万元.

附注 978-7-111-46013-8-Part02-910.jpg的计算如下:

当0<x<1时,978-7-111-46013-8-Part02-911.jpg

所以

978-7-111-46013-8-Part02-912.jpg

(20)分析 (Ⅰ)利用行列式性质将A化为上三角形行列式后算出|A|.

(Ⅱ)由|A|≠0算出Ax=b有唯一解的a值,并由克莱姆法则算出x1.

(Ⅲ)由|A|=0算出Ax=b有无穷多解的a值.将求得的a值代入Ax=b计算通

解.

精解 (Ⅰ)

978-7-111-46013-8-Part02-913.jpg

978-7-111-46013-8-Part02-914.jpg

(Ⅱ)当a≠0时,|A|≠0,所以此时方程组Ax=b有唯一解,且由克莱姆法则得

978-7-111-46013-8-Part02-915.jpg

其中 978-7-111-46013-8-Part02-916.jpg

将式(2)代入式(1)得

978-7-111-46013-8-Part02-917.jpg

(Ⅲ)当a=0时,方程组Ax=b成为

978-7-111-46013-8-Part02-918.jpg

它即为方程组

978-7-111-46013-8-Part02-919.jpg

由此可知,方程组(3)有无穷多解,其通解为

978-7-111-46013-8-Part02-920.jpg

附注 n阶行列式Dn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

(ⅰ)利用行列式性质将Dn化为三角形行列式.

(ⅱ)按一行(或一列)展开Dn.

(21)分析 (Ⅰ)用定义证明α1α2α3线性无关.

(Ⅱ)利用α1α2都是A的特征向量及3=α2+α3,可以由Aα1α2α3)=(α1α2α3B得到P-1AP=B.

精解 (Ⅰ)设有数k1k2k3,使得

k1α1+k2α2+k3α3=0,(1)

于是有

Ak1α1+k2α2+k3α3)=0,即k11+k22+k33=0

1=12=α2(因为α1α2A的对应特征值-1,1的特征向量),3=α2+α3代入上式得

-k1α1+k2α2+k3α2+α3)=0,即-k1α1+(k2+k3α2+k3α3=0.(2)

式(1)-式(2)得

2k1α1-k3α2=0.(3)

由于α1α2是A的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所以线性无关,从而由式(3)得

k1=k3=0.

将它们代入式(1)得k2α2=0.由于α2A的特征向量,且不为零向量,所以k2=0.

因此要使式(1)成立,必须满足k1=k2=k3=0.由此推得α1α2α3线性无关.

(Ⅱ)由α1α2α3线性无关知,矩阵P=α1α2α3)可逆,且

978-7-111-46013-8-Part02-921.jpg

所以,

978-7-111-46013-8-Part02-922.jpg

附注 由题解可知,A是不可相似对角化的.这是因为978-7-111-46013-8-Part02-923.jpg有特征值λ=-1和λ=1(二重),但n-2=3-2≠r(1·E-B)=2(其中E是三阶单位矩阵),所以B不可相似对角化.

本题是综合题,其有关内容及计算方法见提高篇19.

(22)分析 (Ⅰ)由978-7-111-46013-8-Part02-924.jpg及已知条件可以算出要求的条件概率.

(Ⅱ)先按分布函数算出随机变量Z的分布函数,然后计算它的概率密度.

精解 978-7-111-46013-8-Part02-925.jpg

(Ⅱ)先计算随机变量Z的分布函数FZz),然后求导得到它的概率密度fZz).

由于Y的分布函数

978-7-111-46013-8-Part02-926.jpg

所以有

978-7-111-46013-8-Part02-927.jpg

978-7-111-46013-8-Part02-928.jpg

从而

978-7-111-46013-8-Part02-929.jpg

附注 由于Z=X+Y是离散型随机变量X与连续型随机变量Y之和,所以要计算Z的概率密度应先计算Z的分布函数.

本题是综合题,其有关内容及计算方法见提高篇21,22.

(23)分析 (Ⅰ)计算ET,证明Tμ2的无偏估计量.

(Ⅱ)利用X~χ2k)的DX=2k,算出DT.

精解 (Ⅰ)由于

978-7-111-46013-8-Part02-930.jpg

其中978-7-111-46013-8-Part02-931.jpg978-7-111-46013-8-Part02-932.jpg.将它们代入式(1)得

978-7-111-46013-8-Part02-933.jpg

所以,Tμ2的无偏估计量.

(Ⅱ)当μ=0,σ=1时,978-7-111-46013-8-Part02-934.jpg,所以978-7-111-46013-8-Part02-935.jpg.此外(n-1)S2χ2n-1),并且由978-7-111-46013-8-Part02-936.jpgS2相互独立知978-7-111-46013-8-Part02-937.jpg978-7-111-46013-8-Part02-938.jpg相互独立,所以

978-7-111-46013-8-Part02-939.jpg

附注 设X1X2,…,Xn是来自正态总体Nμσ2)的随机样本,则它的均值X和方差S2有以下性质:

(ⅰ)978-7-111-46013-8-Part02-940.jpg,(n-1)S2~χ2n-1),并且978-7-111-46013-8-Part02-941.jpgS2相互独立.

978-7-111-46013-8-Part02-942.jpg

978-7-111-46013-8-Part02-943.jpg

本题是综合题,其有关内容及计算方法见提高篇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