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辛隐
2025年11月02日
黄辛隐
童年是一个人养成性格、奠定基础的阶段。我想讲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叫客体关系,各位家长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它是整个精神分析流派里面的一个基础理论。0到12个月的时候,妈妈能让孩子形成两种性格特征:一种是安全,另一种是信任。孩子饿的时候,妈妈的乳房就出现了;孩子尿的时候,妈妈那双温暖的手就会帮孩子处理。在通常情况下,每个妈妈给孩子换尿不湿的时候都会边换边说着类似的话:“呦!宝宝又尿啦!小屁屁臭臭。”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爱。孩子对整个世界的安全感、对整个世界的信任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而且这些感受的形成过程都是没有痕迹的,它们产生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孩子两岁以后,爸爸该登场了。爸爸在跟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其实会培养孩子两种良好的意识,一种叫规则意识,另一种叫责任意识。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红灯亮了后你必须停下来。你们哪一位能说出来?能不能绿灯亮了以后停呢?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规则,大到国家的法律,小到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其实爸爸在陪伴孩子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让孩子知道,有些行为就是不可以的,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没有什么理由。一定要让孩子对这个世界有敬畏感;要让他知道,很多事情是有底线的,而底线是不能碰的。
所以我跟很多人都说过,安全和信任是性格的内核,是妈妈给的,而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多地需要爸爸在陪伴的过程中给孩子。从一个孩子两三岁时开始,这四样东西都在萌芽、在生长,再加上良好的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助力,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了。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是没关系,孩子的底色还在。那个底色,我觉得就是刚刚李局长说的各种颜色。所以,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一个爸爸或妈妈都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只是爸爸妈妈自己没觉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