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瑾
实际上幼小衔接也是最近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每年我们花朵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毕业后,我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出去后怎么适应小学?原来在幼儿园,很多我们认为发展得非常好的孩子,出去后也都会不适应。我觉得造成这个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从一个幼教管理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从我们幼儿园实施的培养孩子的模式出发,我要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在我罗列了一些问题,并思考了以后,我对我们幼儿园的教育方法还是比较自信的。我认为我们幼儿园在课程管理和保教质量的提升这两个方面没出问题。其实我们幼儿园从2002年开始就追随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进行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的研究。在这套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中,我们充分地利用生活游戏,在生活中挖掘一些适宜的教育价值和元素,让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做事、积累经验,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完成我们的办园目标——让每一朵花蕾都美丽绽放。我们要让孩子们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我们的这套课程两度荣获江苏省基础教学成果一等奖。十几年来,我们也在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改良。像小班的课程,基本上以主题形式切入,以儿童经验为主,利用大量的区域活动,增加儿童的经验。课程的主题都非常贴合孩子。比如孩子们刚刚入园时,课程的主题就是“我的幼儿园”。除了教孩子们唱幼儿园的歌,念念幼儿园的儿歌外,我们更多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幼儿园,认识自己的班级,认识幼儿园的各个场所,认识老师,了解幼儿园哪些地方有好玩的,甚至去玩一玩,然后回来谈一谈,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充分体验。又比如在“蔬菜水果我最爱”主题课程中,我们会让孩子们说一说他们喜欢吃的蔬菜和水果,从切入点出发,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再比如“我喜欢玩的玩具”主题课程。孩子们有不少小汽车和其他小玩具。在这个课程中,他们一起分享,在一起玩的过程中构建与同伴相处的社会性。到了中班,我们的课程慢慢地向客观世界过渡。我们会组织孩子们参观周围的社区、幼儿园的周边地方等。到了大班以后,我们的课程会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比如我们有从科学入手的“昆虫王国”课程等。最后一个主题课程是“我毕业了,我要升小学了”。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带孩子们参观学校,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实际上我们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主题课程,整合我们一切的资源,尽可能让孩子们从生活中、从游戏中去感知、去感受、去操作、去体验,从而使他们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