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咏梅

杨咏梅

我女儿处于青春期时,我们之间的冲突非常严重,给我带来的痛苦非常大。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冲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在坚持管教。虽然那个时候我知道她在向我要权,不停地要权,但是我没有完全满足她,而是有底线。在这里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我和她约定回家的时间。到了初二以后她就特别喜欢说:“我要跟同学出去玩。我有很多跟同学的社交活动。你不要规定我必须晚上几点回来。”我相信大部分家长对此应该都有规定,对吧?我对女儿说:“咱们家的规定就是你8点就得回来。”“8点回来?我们还没有开始玩呢!丢死人了!”我一想也对,她初中了,我要调整,我说:“这样,9点钟你必须回来。”她也不高兴。我说:“你可以出去玩,但是有三点,你必须要让我知道,那就是你去哪儿、跟谁在一起、什么时候回来。只要这三点公开透明,你就可以去玩。”她说:“9点钟时别人都玩得正高兴呢!没有哪家父母提这个要求。”我说:“这是我们家的家规,别的父母我没办法管。”“我不回来你会怎么样?”“你不回来我就报警,打110。你可以跟你们同学说:‘我妈就是个疯子,9点钟我不回去,她就会报警。’你就告诉你们同学,你家就是有奇葩家规。”你别看我现在说起来好像是在戏谑,其实就这个问题,我和女儿经过了多次磨合。9点,9点10分,9点15分……她还没回来。怎么办?我急了。她回来后就会说:“我9点钟离开那了,但是堵车,所以到家就9点半了。”后来我就想,我强行画的底线,虽然没有达到我理想的效果——9点她按门铃回家,但是她在9点的时候,脑子里有一个“警铃”——“我要离开,我要回去了”,也是不错的。

第二个例子就是解决零花钱的矛盾。我在理财教育上特别失败。原来我是管控型的,我觉得吃喝什么的都给她供给得好好的,她为什么还要零花钱,一个星期5块钱还不够。到了初中的时候,因为社交活动多了,她要的零花钱就多了。她说要送同学礼物什么的。我们俩有段时间就很痛苦。她找我要钱,我就给她5块,她再找我要,我又给她10块,像挤牙膏一样。有一天坐下来,我说:“咱俩谈谈你到底需要多少钱?”她说:“我要干吗就干吗。”我说:“这样吧,我一个月给你500块,从每周5块变成一个月500块。”我想她那时一定很开心,心想:“革命就是有用。看,我妈输了。”我接下来跟她说:“这500块钱是你的生活学习之外所有的开销,包括你要买的书本、杂志、礼物、校服以外的衣服等的费用。”孩子刚开始对钱是没有概念的。她说:“500块钱巨款要一次性给我,不能分成几个星期给我。”我就给她了,我知道这就是要交的“学费”。结果怎么样?一个星期不到她就花光了。然后她还想来“挤牙膏”。这就考验我了。我要不要管教?我就对她说:“我们事先已经讲好了,一个月给你500块。但你这么快就花光了,所以你后面三周就没有零花钱了,喝水的钱没有了,公交车钱也没有了,自己走路去上学吧。”我认为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做到温和而坚定,就是要忍着,即使看着孩子汗流浃背,走得满头大汗,冰棍也吃不起,也要坚持。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认为家长不可以不管教。

我再补充最后一句,很多管教的话家长不要直接地说,比如“来,坐下来,咱俩谈谈”,否则效果很糟糕。你故意跟别人打电话聊一聊你的想法或者电视里的一个类似场景,甚至假装不想让他听,他就反而会竖着耳朵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