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耀

乐善耀

我来自上海,退休前在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从事家庭教育。13年前我退休了。那时,我从一个孩子的爸爸升格为我小外孙的外公。也就是说我当外公已经整整13年了。我生活在三代同堂的一个大家庭里面,很幸福。今天我们讨论的祖辈教育这个话题,真的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虽然我过去研究过家庭教育,但从来没有研究过祖辈教育。在实践当中,我开始研究。我也许是一个成功的爸爸,但未必是一个成功的外公。通过对自己的研究,我发现三代同堂有两个特点和三个矛盾。

两个特点是什么呢?

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面。这个大家庭就好像是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表演,都在演一个连续剧,而这个连续剧的主题就是“幸福生活万年长”。当年我做爸爸的时候我是主角,但现在我绝对不可能成为主角,我只能当配角。所以我做外公的第一个体会就是,要正确定位,当好配角。如果我把自己的角色搞错了,那么这个电视剧就要乱套了。所以如果哪个祖辈当了主角的话,那么他就错了,为什么?孩子的教育权应是属于父母的。我认为这是第一个特点。

无论是核心家庭,还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每个家庭都是一所学堂。学堂虽然没有挂牌,但是学堂里通常有6名教师,其中4名是老教师,2名是年轻教师。这6名教师要共同教育1~2名学生。怎样把这1~2名学生教育好呢?我认为老教师和年轻教师要相互学习,形成合力。如果祖辈没有这样一种教育的意识,没有这个角色意识的话,就肯定是不称职的祖辈。所以,要办好这所学堂,祖辈很重要,年轻的爸爸妈妈更重要。这个学堂是以年轻的爸爸妈妈为主的。我认为这是第二个特点。

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会面临三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就是老与新的矛盾。为什么?祖辈的年纪都较大,思想观念相对都比较陈旧,特别是教育观、儿童观、人才观,但是祖辈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用过去的经验来教育孙辈。我就碰到很多老年朋友,他们总说:“你看我把我的儿子教育得多么优秀。教育孙子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没什么了不起。”其实过去的经验已经是一张过期的船票了。祖辈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充电”,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只有这样,祖辈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二个矛盾就是爱与被爱的矛盾。老人的特点就是“隔代亲”,对第三代的爱远远超过对自己儿女的爱。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但是祖辈应该怎样爱呢?答案就是适度地爱。我认为如果祖辈没有底线地爱,没有原则地爱,在孙辈面前不愿意说不,不愿意拒绝,那么孙辈有可能毁在祖辈的手里。

第三个矛盾是梦想和现实的矛盾。梦在远方,路在脚下。虽然祖辈有祖辈的梦想,父母有父母的梦想,但是这些梦想都不能代表孩子的梦想。要让孩子的梦想变为现实,我想我们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做起。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那么,祖辈教育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是各占一半。如果把祖辈教育的力发挥到极致,把父母教育的力也发挥到极致,那么1+1肯定大于2。反过来,在教育观、儿童观、人才观上,如果祖辈和父母经常发生碰撞,那么这个家庭肯定会发生摩擦。所以我经常对我的外孙说:“现在你13岁,我也13岁。我们一起成长。”怎样当祖辈,我还需要好好学习,一方面向我的儿女学习,另一方面要向我的第三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