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瑛
一年级的小学生进入学习阶段之后,他们会有怎样的一些不适应的现象和状态呢?据我们多年的观察,其实孩子们的不适应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生活,另一个方面是学习。这两个方面各自指向了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问题。学习习惯的问题其实还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就是引起孩子焦虑的原因。我们学校每年都在新生入学之初,也就是在暑假里开设新生衔接班,给家长上课,给孩子们适应的时间,做一些课程的链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反复地提醒我们所有的家长,首先一定要弄明白小学和幼儿园的作息有什么不一样。家长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在哪里,然后再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孩子在家里没有养成一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举个例子,在家里家长没有培养孩子整理的习惯,那么在学校里他是会经常出现丢三落四的问题的。这看似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孩子在入学之后,一系列的小问题凝聚在一起,就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从而自我否定。孩子的这种情绪会波及未来他对学习的一种自信度,还有对学习的一种自我判断。所以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家长不要担心你的孩子未来学习会遇到什么问题,而是先要解决孩子在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习惯问题。比如,幼儿园一堂课的时间可能只有20到30分钟,但小学一堂课的时间就变成了40分钟,而且是一节课连着一节课上的,这就要求孩子有一定的专注力,要有一个长时间用脑学习的习惯。我们谈到孩子专注力的时候,家长往往会说:“我们的孩子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他在看电视的时候可以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目不转睛地看。”但家长没有意识到,看电视是不需要大量用脑的,而在课堂上,孩子是需要大量的脑部运动才能真正学习的。所以看电视和上课在用脑上是有不同点的。我想表达的是,对于孩子的焦虑,家长不要把目光停留在焦虑本身上,而是要去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帮助你的孩子度过焦虑期。